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紛紛發來賀電,他們紛紛表示希望中國在戰爭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說白了就是讓中國出更大的力,喬宇心知肚明。
日本需要痛打,甚至是徹底碾死,但是也不能讓日本死的太快,還要讓日本繼續衝擊舊的世界格局,況且日本這麼多年積攢下來,還是有著不弱的戰鬥力的,想要徹底擊敗日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一場戰爭結束之後,暫時能夠保證南海的制海權,中國下一步的攻擊重點放在了全面打擊日本的工業潛力上面,整個二戰就是生產能力的比拼,只有打掉一個國家的工業能力,才能徹底摧毀對方的戰爭潛力。
早在向日本宣戰之前,中國就在北朝鮮修築了大量的軍用機場,同時部署了超過二百架的遠端轟炸機,在戰爭爆發之後這個數字迅速達到了五百架,這些新服役的轟炸機航程能達到三千五百公里,比起美國的空中堡壘還要遠五百公里以上,載彈量與空中堡壘相仿。
這些轟炸機從朝鮮北部起飛,完全能夠覆蓋日本西南,甚至是東京地區,中日兩國的距離決定了中國一旦對日本展開攻擊,日本就處處都是破綻,處處都是弱點。
負責指揮這次空襲行動的是吳凱傑,他原本參加了援助英國的航空隊,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英國肩頭的擔子輕了很多,中國就將飛行員撤了回來,擁有即將爆發的亞太戰場,吳凱傑在歐洲多次參加針對德國工業區的轟炸行動,作戰經驗十分豐富,這一次對於攻擊日本也是信心十足。
當然轟炸德日兩國也有所不同,比如德國工廠區建築堅固,要用高爆炸彈,而日本則是小作坊林立,應該使用燃燒彈,二百多架轟炸機掛著致命的燃燒彈呼嘯著飛上了天空,目標直指日本列島。(未完待續。)
第五百八十九章 慘重損失
戰略轟炸,不僅僅是襲擊軍事目標,即軍隊、軍事基地、軍事設施等,而且對生產設施,交通建築,甚至是居民區進行徹底打擊。目的就是摧毀對方的全部戰爭潛力,迫使對方喪失抵抗意志,進而失敗投降。
戰略轟炸從這個角度來講必須是狂轟濫炸,而且主要針對的就是普通民眾,這一次中國也不例外,二百多架轟炸機在戰鬥機的護航之下進入了日本海,其中八十架轟炸機單獨組成一隊,直撲東京。
其餘的轟炸機的目標是長崎一帶的造船廠,太平洋戰場比拼的就是造船能力,誰的造艦速度高過損失的速度,誰就能夠拿到戰場上的主動權,因此中國主要攻擊的就是日本的造船能力。
在上一次中日戰爭之中,中國就一手導演了針對日本艦隊的自殺式攻擊行動,取得輝煌的戰果,充分證明了日本的國土防空存在著嚴重的漏洞,日本人也不是不清楚自己的弱點,對本土還是十分上心的。
不過日本國立有限,加上大量的兵力要派到海外駐守,特別是海空力量都要用來搶奪殖民地,本土的防禦能力就不免有些降低,很多飛行員都是新手,雖然中國飛機侵入日本領空之後,日本就發出了警報,但是能夠及時升空攔截的戰鬥機數量寥寥。
而且很快就被中國護航的戰鬥機擊落,地面的高射炮火雖然密集,但是也有漏洞可鑽,尤其是轟炸機飛行距離很高,能夠輕鬆避開。
吳凱傑此時也親自駕駛著一架飛機衝在最前頭,他參加過轟炸德國的行動,平心而論日德兩國的防空力量有著巨大的差距。日本根本比不上德國的一個零頭。英國目前死傷率最高的軍種就是轟炸機飛行員。
在最初的階段。基本上出動三次就會又一次被擊落,三個月下來,新手能存活的機率不超過百分之十,傘兵和轟炸機飛行員堪稱死亡率最高的兩個軍種。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知道戰場上的兇殘。
日本的防空體系根本算不上嚴密,中國轟炸機在夜色的掩護之下快速突破了一道道並不嚴密的防線,來到了長崎上空,這一次攻擊的主要目標就是長崎造船廠。
長崎造船廠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殖產興業政策的產物,隸屬於三菱三菱重工,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日本最大的造船廠之一,能夠生產各種型號的軍艦,現在就有一艘鉅艦躺在船塢之上。
那就是武藏號超級航母,日本將海軍的發展的重點放在了航母上之後,就悲哀的發現在數量上根本沒有辦法同中美兩國抗衡,因此日本人開始努力追求軍艦的效能,希望造超級航母來彌補數量的不足。
武藏號就是這個思想指導下的產物。按照日本的設計,這艘航母的標準排水量要達到六萬五千噸。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