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人口大國來說,建立龐大的戰略儲備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喬宇也清楚,接下來很快就會出現經濟危機,美國是重災區,大量的糧食都被就地燒燬。與此同時美國千萬以上的美國民眾嚴重營養不良。餓死的人口也不在少數,等到美國為了二戰徵兵之後,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年輕人身體條件不合格,其中多半就是源於這場危害深重的大蕭條。
當然中國沒有必要去給美國人當救世主,喬宇是從其中看到了一個十分不錯的低價購糧的機會,中國只要能夠花費一些運費就能夠得到大量的糧食,提升中國的戰略儲備。
這些糧食就算最終沒有吃掉也不會虧的。因為此時俄國正面臨著大饑荒,其實俄國從建國開始,就面臨著嚴重的糧食危機,大量的老百姓被餓死,有人甚至評價說斯大林餓死了八百萬烏克蘭人,換來了打贏希特勒的工廠。
其實這種說法是很有道理的。俄國雖然面積廣大,人口眾多,但是平攤到領土之上,就會發現俄國其實是個人口相對稀少的國家,比起東歐,西歐都有很大的不如,或許就比北歐各國能好一點,當然烏拉爾以東的地區就更糟糕了。
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俄國是沒有希望建立起工廠的。道理很簡單。就是運輸基建成本太高,俄國生產的產品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力。不過俄國人採取了計劃經濟的手段,加上列強對俄國的封鎖,使得俄國能夠建立起自己的工業體系。
當然很多交通運輸,原材料,燃料等等費用都是政府承擔的,在經濟學這部分叫做沉沒成本,完全靠著政府承擔了,因此後世俄國的計劃經濟體制破裂之後,俄國就迅速走上了去工業化的道路,就是這部分成本除了政府沒有人能承擔得了。
後世有人認為斯大林餓死烏克蘭人的舉動是搞種族滅絕,其實也不見得就正確,而是俄國沒有多少選擇,只能在工業和農業上面做出一個選擇,畢竟俄國的力量還不足以支撐起兩條腿走路,在工業和農業之間做出一個選擇,俄國選擇了工業,因此斯大林只能靠著極端的措施建立打敗了希特勒的工廠。
其實中國此時也在工業化的初期,面臨著和俄國一樣的問題,中國比起俄國有利的地方就是中國擁有無與倫比的勞動力,即使被工業吸收了大量的工人,農村依舊有充足的勞動力能夠支撐起農業的需要,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不過不管怎麼說,俄國現在正是餓的哇哇叫的時候,中國的糧食完全可以向俄國輸出,換取俄國的工礦產品,這也是利潤巨大的好事情。
喬宇將自己的想法和蔣百里一說,蔣百里也極為贊同,的確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大總統,俄國現在也進行著劇烈的社會變革,工業化的速度十分驚人,不過俄國上層的鬥爭也十分尖銳,已經波及到了遠東共和國,中國是不是應該參與一下,儘可能的削弱俄國,讓遠東共和國和俄國拉開距離!”
俄國從誕生之日起就是周邊國家的噩夢,中國雖然奪回了外東北,也成功的迫使遠東共和國繼續保留,但是對於北疆,中國還是不能夠掉以輕心,特別是遠東共和國的上層還受著俄國的影響,其中遠東共和國的外交部長還是俄國政壇大佬托洛茨基,而國防部長也是原來俄國將領布柳赫爾,在這種情況之下,遠東共和國幾乎就是俄國的衛星國。
“大總統,一個月之前,遠東共和國主席克拉斯諾曉剋夫派來了密使,希望能夠加強和中國的交往,尤其是軍事往來,他們希望購買一些中國裝備,另外還要和中國開展經濟交流,尤其是希望從中國引進糧食和蔬菜!”
人心果然是最容易發生變化的,遠東共和國存在了幾年之後,上下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獨立意識,他們並不願意接受俄國的控制,而中國等的也是這一天!(未完待續。)
第四百九十一章 長天號事件
紅色俄國從建國之日起,就政治鬥爭不斷,尤其是列寧去世之後,黨內的實力派都在爭奪最高權力,其實斯大林並不被大多數人看好,在十月革命之前,斯大林甚至是反對暴力革命的,他的能力也不突出,而且性格簡單粗暴,相比較起來托洛茨基威望更高,影響力更大,貢獻也要巨大的多。
但是在這場權力的較量之中斯大林卻詭異的獲得了勝利,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有些人甚至認為這是劣幣驅逐良幣的典型,認為斯大林的相對簡單的性格讓別人誤以為他沒有多大的害處,所以等到其他元老兩敗俱傷之後,斯大林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蘇聯的領袖。
不過身在局外的喬宇把事情看得很清楚,斯大林的勝利其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