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1 / 4)

小說:幸福衝擊波 作者:插翅難飛

而快樂。

而在蓋洛普公司的“最幸福國家”的排行榜上,由於調查內容更細緻、更全面,幾乎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歸結起來就是物質、情感以及精神等三類需求,故而似乎更客觀,也更具有恆久的說服力,於是不丹、新加坡、墨西哥的排名遠遠靠後,挪威、丹麥等國排名毫無疑義地十分靠前。毫無疑問,蓋洛普公司想推出一套能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最幸福國家”權威標準。

由此可見,在不同的評定標準裡,上榜國家沒有誰是十全十美,評選者依據他們對幸福的解讀,詮釋了不同的幸福版本,公說公有理,婆說婆亦有理。這種看似荒謬的理論同樣應驗於“最幸福城市”、“最幸福的人”等相關評選上。雖說會造成似是而非的困擾,卻也從旁啟迪了苦苦求索生活意義的人們,儘管“幸福”在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種模樣,但如果不是你的那盤菜,再美好的“幸福”對你也是毫無價值。

儘管不同人對幸福有不同感受,但其共同點都是慾望的滿足和期待目標的實現,夢想幸福天堂,期待著進入理想的幸福樂園,這是全人類追求的目標。雖然夢想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巨大距離,但只要全人類認同這一目標,併為此付出智慧和艱辛,總會有一天走近這一目標,實現這一目標。而在走近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人們的幸福感也會日漸增強。

中篇:體驗篇:幸福在哪裡?

一個幸福的城市,必然是美麗乾淨的城市,城市環境必然適合人的生存,即使不是鳥語花香,但至少也不應該是垃圾滿地。一個幸福的城市,應該是生態的,人類、動物和植物和諧相處,草地、樹林和公園應該融入城市的肌體,人們可以輕鬆地進入大自然,並且享受大自然帶來的饋贈。一個幸福的城市,應該是乾淨的,大街上乾乾淨淨,空氣也乾乾淨淨,流經城市的河流應該清澈見底,魚兒自由地游來游去,而不應該是烏黑惡臭,寸草不生。

第四章…幸福城市:開闢幸福社會新視野

城市的興起是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標誌。有的城市是由於商業活動而發展起來,有的城市則是由於政治活動帶動了城市發展。城市二字,拆開來看,“城”代表的是地域上的分界,“市”代表的是其商業活動,也就是說,一座城市無論最初是由於怎樣的原因形成,最終還是離不開商業活動的深入開展。由於這個特點,人們在給城市分類時也習慣於應用經濟學的概念。但是,城市發展至今,應該有一種新的劃分方式,或者說,推動城市發展的,應該有另外一種嶄新的動力——幸福力,不看城市規模是否宏大,人口是否眾多,而要看它的幸福指數是否足夠高。

一、時代呼籲有人情味的城市

生活在哪座城市更幸福?如果暫且不論其答案如何,隱藏在這個問題背後的兩個前提條件值得先說一下。一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城市作為居住地,城市化成了社會發展的一大趨勢;二是隨著人口的集中居住,與此相關的一系列問題相繼浮出水面,與人們日益關注的幸福問題匯成一股時代

洪流。

城市化程序不可抵擋

中國曆來是一個農業大國,幾千年來,農村人口一直遙遙領先於城市人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農業是國家經濟的命脈,對於大多數生活在農村的人們來說,城市是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雖然精彩,但不屬於他們。

而如今,城市化成為人類社會的一大必然趨勢,它和工業化、市場化一起成為一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一般來說,當一個國家的城市化率達到50%,就標誌著該國城市化局面的初步形成。2012年,我國城市化水平首次超過了50%,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城市人口第一次超過鄉村人口。這也意味著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有將近三成的農業人口移居城鎮,打破了持續數千年的農村人口結構重於城鎮人口結構的局面,進而導致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職業結構、消費行為以及價值觀念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

轉變。

在過去,農業經濟以家庭為單位,以鐵器為主要生產工具,生產方式以生產原料為主,可以說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農業經濟之後,工業革命的到來,促進了大規模使用機器的生產活動的發展。

社會經濟跳出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軌道,轉向了商品製造,也因此要求相應的勞動要素更集中。其中,原料供應的集中化,催生了相應的產業群;勞動力的集中化,加快了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聚集。而人口的集中,帶來了市場活動、商業經濟以及服務業的發展,也創造了新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