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3 / 4)

小說:生設計在童年 作者:水王

。有的人一星期來一個週末,有的人一星期來好幾天,問他們為什麼,只回答一個字,Fun( 好玩 )。這就是助

↑ 為低收入家庭蓋房子的義工們在屋頂工作

人為樂,是愛的奉獻,是良好社會風氣的結晶。

我的朋友李教授告訴我,他兒子學校裡很多孩子參加博愛屋勞動,他們上三年級的孩子也吵著要去Fun,所以他們陪著去了幾次。義工活動就是在互相影響、互相感染、潛移默化中普及開來,成為一種極其自然的、範圍廣泛的社會活動。

美國學生打工很普遍,有的是為了賺點零花錢,使自己用錢更自由,還可以買些不便向父母張口要的東西;有的因為家庭生活壓力,不得已而為之。為了賺零花錢而打工的孩子,雖然非常普遍,但是打工對他們一般沒有什麼壓力,工時也不多,做著玩兒罷了。由於家庭經濟困難而打工補貼家用的孩子,我見過。那是一位白人孩子,單親母親帶兩個孩子,這個孩子每週末在麥當勞整整打兩天工。每週工作16小時,足以支付個人的最低生活費。這個孩子後來考上斯坦福大學,雖然拿到了獎學金,但是與另外一所專業學院提供的榮譽獎學金相比,仍然覺得不夠充足,因而選擇了後者。

女兒從小並沒有打工的經驗,我和她從來都沒有想到,她在非常繁忙的日程中還要擠時間去打工。零花錢我們都能滿足她的需求,她也沒有特別離譜的消費,從經濟上,可以說完全沒有打工的必要。

使女兒決定找有薪的工作,是出於兩個原因,第一是由於看到一份哈佛大學的申請表。我在她高中畢業前兩年多就弄到一份哈佛大學的申請表,和她一起逐項研究,探討各項都該填些什麼。發現“工作經歷”這一欄,除了要填寫工作型別、工作單位外,還要填寫每年的收入情況。哈佛的申請表上有收入情況這一項,說明學校對有否薪水、工作狀況如何,是有區分、是認真看待的,與做義工並不相提並論。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做義工和打工(2)

另外,我們看了《時代週刊》與《普林斯頓評論》合編的《適合你的最佳大學》,知道了怎樣以升學顧問的眼光給自己評估,計算出自己的大學“錄取競爭指數”。每週有薪工作20~30小時者,可以得到22分,與滿分99分相比,佔很大的比重。既然這是社會的遊戲潛規則,就只能按這個規則玩兒。女兒看到這些資料以後,沒有多說,就開始找工作,從十一年級開始,除了課外活動之外,她找了兩三份有薪水的工作,每週20小時,說是接受新的“挑戰”。

無論初始目的和動機如何,當義工和打工都是讓孩子提前走進社會、感受人生的重要一課。義工衡量的是愛心和社會責任感,打工則是考驗學生承受社會壓力的能力和超負荷工作的潛力。

人生設計在童年

寫作帶動思考(1)

——紀錄尋根之旅

來美6年以後第一次回國探親,女兒一路上每天記筆記,回來後整理寫成報告。透過自己的觀察、記錄,再翻書、查資料、作研究、分析、總結,較深入地瞭解和把握了事物。

透過寫作提高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這是一種可提倡的研究型的學習方法。

女兒赴美后第一次回國尋根之旅,對她來說是意義重大的“歷史性”活動。回國以前,我要求她把這一切完整地記錄下來,寫成一份長篇報告。我認為,如果走馬觀花,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對中國的瞭解可能是膚淺的。但是,如果把它寫下來,對許多看來無足輕重的小事,就不得不做細緻的觀察,在寫作過程中必然要進行認真的思考和分析。對一時不明白、不理解的,還會進一步研究。這樣,對她的成長、思想的成熟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一路途經香港、廣州、北京、上海、深圳、福州,果然,每到一地她都掏出筆記本做記錄。回到美國後,無論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圓明園遺址,還是故宮午門以及長城,各個年代的演變女兒都能明確清楚地說出來,並能付諸文字。

在整個寫作過程中,女兒經歷了細緻的觀察和調查研究、“理論”聯絡“實際”、從困惑不解到理性思考的過程。這種用“實踐課題”帶動的學習,是很好的開創性思維活動,也是培養研究能力的學習方法,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

令人高興的是,她自己也樂此不疲。日記的第一篇是在啟程前一天寫的,在這開篇第一段中,她已難掩急不可耐的心情,寫道:

啊,痛苦、激動、憂慮和傷感,這麼多情感怎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