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或老師看日記當做是有機會了解自己,39。9%的初中生和51。1%的高中生對父母這一行為表示出氣憤和反感。只有25。3%的父母意識到孩子有隱私權,父母不可以翻看孩子的日記或信件。這意味著有關兒童權利的宣傳教育工作還需要進一步深入。
事實上,許多父母希望孩子像一個水晶人一樣,看上去是透明的,能讓人看得明明白白,不存在絲毫秘密,這才讓父母放心。
可是,這樣的想法是不是有些一廂情願呢?
實際上,孩子們也在想著法兒對付愛偷看的父母。我收到過3萬多封中學生來信,他們給我講了很多竅門。有一個女孩子跟我說,把日記藏在褥子裡面,而且放根頭髮絲在邊上,每天回來看看頭髮絲動了沒有,一動就知道有人偷看了。還有的孩子說,我的日記都存在電腦里加密碼,父母打不開。有一箇中學生說,我知道我媽媽特別愛偷看我的日記,可我習慣了,不寫我難受,最後我只好寫兩本日記,一本日記專門寫豪言壯語,放在我媽媽容易發現的地方,這是給她看的。另一本日記寫心裡話把它藏起來。這叫做聲東擊西。
從中可以知道,孩子是充滿了智慧的,你和他鬥智鬥勇,你未必取勝。而孩子一旦知道了你偷看他的日記,他對你的信任就沒了。因此,與其和孩子鬥智鬥勇,不如放下架子做孩子的朋友。
一個孩子在他長大的過程當中,必然會有些秘密。有秘密對於孩子的成長到底有利還是有弊?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擁有秘密對於孩子的成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們都知道,走向獨立是現代人的基本特徵之一,而擁有個人秘密並能恰當處置是走向獨立的要素。對個人來說,秘密往往與責任緊密相連,並且要獨立承擔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遠長不大的,有遠見的父母與教師應當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當然,由於中小學生多為未成年人,獨立面對某些有危險性的秘密,可能會因經驗不足處置不當而發生麻煩或災難。這是父母或教師最擔心的問題。但是成年人不能因噎廢食,為了孩子的安全而不顧其人格能否健康發展,這樣做也會有所損失。做父母或教師的,重要的不是讓孩子做個水晶人,而是要幫助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以及求助他人的方法。您可以告訴孩子,當他們意識到不安全的時候,當他們意識到自己難以面對複雜處境的時候,應及時向父母和教師求助。
比如他和同伴之間的約定、承諾,這其實是孩子獨立面對的、獨立承擔的一份責任,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當然,有的父母說如果孩子做壞事了,父母該怎麼辦呢?我理解,確實秘密包含著危險,比方說小孩吸毒,小孩要離家出走等等,這個時候做父母的因為是監護人,監護人要盡到監護人的責任,那就要知道事情的原委。所以,我想我們可以劃一個界限,對於一些不具有危險性的孩子之間的一些事情,父母要放寬一些,允許孩子之間存在“秘密”;另外,要取得孩子的信任,當一些危險性比較大的、重要的事情發生時,孩子往往只會對他信任的人講。
當然這個界限不是太好掌握,但是父母應該相信,教育總是在各種矛盾中前進的,當你給予孩子一個較寬鬆的生長空間時,矛盾也就可能自行化解了。
再回想一下,我們小的時候有沒有秘密?誰成長的過程中沒有秘密的滋養呢?關鍵在於正確的引導罷了。怎樣尊重孩子的秘密,讓秘密成為孩子成長的催化劑?我的教育建議是:
不偷看孩子的日記和信件。每個人都有秘密,不管是未成年人還是成年人,因此允許孩子有秘密這是正常的事情。兩代人應當相互尊重各自的秘密,並將此視為尊重他人人格尊嚴的重要內容。尤其是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權利,不偷看孩子的日記和信件。
不偷聽孩子的電話。一個網友向我訴說她的苦惱說,她的孩子已經16歲了,正是有秘密的時候,有時候孩子打電話,她在旁邊聽,後來發現孩子和同學在電話裡說起外語了,這回她可擔心了。其實這正是因為父母不允許孩子有秘密,孩子打電話都像“犯人”一樣受到監視,當然只能想辦法對付父母了。父母不要去偷聽,如果真的有疑惑,可以開誠佈公地問問孩子,孩子一般不會反感的,孩子反感的是父母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不強迫孩子說出不想公開的秘密。對於孩子的秘密,重要的是給孩子適當的幫助或引導,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出不想公開的秘密,不應該以打罵、斥責等方式逼迫孩子,這樣的結果可能更加適得其反,而且還使親子關係更加僵化,加大教育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