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為冷靜的頭腦和極其靈活的思維才能處變不亂,處亂不驚。他一定可以鎮靜的看清楚眼前所發生的一切情況,並且瞬間內就能做出最客觀的分析和判斷。因為:任何摻雜主觀情感因素的判斷都會有慾望因素存在,而任何慾望都可以被進攻的對手利用到。所以:
防守者必須做到讓自己心止如水,波瀾不驚。
在這基礎上,才能說到各種防禦的辦法和手段。首先來看一下所謂防守的辦法。
防守的辦法分為:重點防禦、全面防禦、陷阱防禦。
所謂重點防禦就是在防守者在估計出了對手的進攻重點之後,重點防禦那些對手所必攻的地方。
要想知道對手的進攻重點,首先需要知道自己本身的最大弱點是什麼,同時也要知道我們在對手面前展現出來的弱點是什麼。
聰明的防禦者懂得給對手製造假象,吸引對手的攻擊重點。但聰明的進攻者也懂得識破對手的假象,找到對手最大的紕漏來猛攻,所以進攻者和防禦者在互相尋找突破口的時候就是一種鬥智鬥力的過程。不知道對手進攻重點的人一般只能採用全面防禦,全面防禦的弱點是自己的實力均勻部署但分散,沒有一處最強的地方,就難以有較大的反攻能力。
沒有破綻的防禦者就等於全身上下都是破綻,但有時候全身都是破綻的防禦者就等於沒什麼破綻。
因為沒有破綻的人對手可以進攻他的任何一點,他也不會知道對手要進攻什麼地方。而當他顯露出的破綻越多的時候,對手就處在選擇的困難中,不知道哪個破綻是真,哪個破綻是假,很有可能他全身上下的破綻都是陷阱,是隱藏自己反攻勢頭的陷阱,一旦對手進入陷阱,其強烈反攻勢頭就忽然爆發。這就是陷阱防禦。
而從防禦的取向來看,逃避防禦可以說是一種能夠儲存實力的防禦辦法。理論上來是逃避對手的進攻,不和對手正面相抗,給對手一種提前認輸的感覺。其目的多是避免直接衝突,減少損失,同時激發對手取勝和交戰的慾望。這種防禦辦法在對付驕傲自大盲目輕進的對手時比較有效。首先要透過一場佯敗來刺激對手,之後不斷透過各種辦法示弱來吸引對手捨棄優勢追擊我們,最後透過設計陷阱避開對手的優勢在對手孤軍深入的時候直接加以反攻。這種戰例在中國古代的戰場上較為多見,兵法大家孫臏戰勝龐涓的一戰可引為經典。但逃避防禦有些時候並不可取,因為這種防禦辦法很容易打擊我方的氣勢而激發敵人的氣勢,如果在逃避防禦之後沒有有效的反擊辦法,那麼就只能一直被對手壓制,漸漸的各種弱點都要暴露出來。很多防禦者只是因為懼怕被對手擊潰而採取逃避防禦,這並不可取。
反擊防禦一般都被稱呼為防守反擊,是一種最常見的防禦辦法,簡單的來說就是吸引對手率先攻擊我們,在對手攻勢消解或者出現破綻的瞬間,我再發動反擊。或者也可以直接在對手進攻我們的時候和其正面對抗,以求在膠著中獲得優勢。但我認為:硬碰硬正面交鋒的戰術屬於最下乘的戰術,一般只是迫於無奈逼不得已的時候才使用。正常情況下都應該是先在對手的攻勢中找到對手的破綻或者漏洞之後再從對手最脆弱的地方攻擊對手,這樣既能儲存實力又可以很輕易的打擊對手。防守反擊也經常是一種進攻手段,主要辦法是用佯攻顯露破綻,吸引對手抓住破綻進攻我們。同時我們透過部署防禦重點再將破綻控制住,在對手欲發動反攻的一瞬間即可發動早已計劃好的攻勢。任何人發動攻勢後一般都會有三個破綻瞬間:
1 發現對手的破綻後準備進攻的瞬間,這段時間是最其脆弱的時候,因為他的攻勢尚未組織好,他的對手若能在這時後發先至,就可以在他的準備階段給予嚴重打擊,經常足以直接擊潰對手。
2 攻勢發動之後,其後方由於準備倉促,經常會後防空虛。當然,假如對手攻勢強大到我們不得不全力應付,那就算他的攻勢破綻再大也不能被稱為破綻,但如果我們能在對手發動攻勢之後直接避開對手的攻勢同時發動反攻去打擊對手的後防線,經常也能直接擊潰對手。
3 前一輪攻勢消解,後一輪攻勢尚未組織好之時。這時正是對手組織進攻節奏再次進攻的時候,如果在這時抓住恰當時機,掌握好時間差反攻對手,那麼對手的實力也很容易遭到很大的打擊。
反擊防禦的重點在於掌握時機,這並不是很容易。很多時候你的反攻不論遲早只要差一秒可能都不會有任何效果,或者是因為過於倉促而缺乏打擊性,或者是因為過於遲緩而而被對手發覺。猶豫不決或者恐懼失敗的防禦者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