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末日仙緣》這種世界意志卻無法杜絕,天地自有規則執行,就如同人有意識,但意識本身也不能命令心臟停跳一樣,他可以透過各種手段鍛鍊身體,讓心跳有力,更加健康,卻不能違背其中的規則。
這世界意志也相差無幾,這也是它們往往看起來非常強大,但實際上對付體內的一些生物,也只能利用已有規則去對付,並不能肆意從事。
對於這些知識,趙良才也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他也因此對自己選擇的道路抱有極大希望,雖然這個世界,相對於他這種試煉者,範圍太廣,難度太高。
但他選擇的神道,恰恰可以從根本上,讓這個世界的生物興旺發達,將“飛昇”這種會給世界意志體帶來極大損失的事情抹消掉。
他訂立的神道是無法飛昇的,因為必須要有信眾,頂多是在這個世界中開闢一個小世界,作為神國。但不可能將物質精神帶走,否則這個神就會隕落,沒有了信眾做支撐,離開這個世界就是死亡。
還有其他細節,都與這個世界意志的本來方向一一吻合,故而他相信就算對方發覺了他的真實身份,也不會為難,反而會給予其方便。
事實上,他現在就感覺到了這種方便所在,雖然他不能確定這點,但他也有種感覺,自從他和一僧一道三人商議出新神道的行事方法之後,一路或是飛行,或是透過傳送陣過界,都是無比順利,很少碰到什麼為難之事。
而且他看著那片化神劫,隱隱感覺這必然是一個大機緣。
人的直覺,一直是處於研究中的大課題,無法用完全的科學方法去說明仔細,哪怕是用模糊和機率這些不確定的說法,也不能給出讓所有人信服的答案。
有時候,人就是會感到一些和自身相關的事情,而且從中取得好處,最明顯的是科學家的靈感。
趙良才也不能確定這種感覺到底是對是錯,但他既然有這種直覺,就絕對不會浪費。
單純相信直覺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但那要看在什麼地方。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規則,在這種仙俠世界,心血來潮,絕對不是一句無聊的空話,而往往關乎一個人的興衰生死,其例子比比皆是。
趙良才也是在培訓中,被屢次強調了這一點,仙俠世界,各種在現實世界看來純粹是唯心性的東西,往往卻是事實和規律,不能用同樣的眼光去看。
因此他讓一頭霧水的兩個同伴,帶他去那海天門。
看到天劫,一般人都是躲還來不及,哪怕明知道天劫本身作為上天懲罰,至少是公正嚴明,不會偏私,從未有人聽說過打錯的情況。
但就算近距離看到那種威勢,也會給很多人帶來心理上的震懾,一日不能去除,一日不得精進,甚至留下終生傷害。
當然若是能夠克服,也是精神上的極大進步,可惜願意冒這種風險的修道者少之又少。
這一僧一道,倒是毫不含糊,既然他們聽信了趙良才的理論,就把他當成了老師一般對待,哪怕對方看起來年齡不大。
這對修道者並不丟人,達者為師,後來者居上比比皆是。天縱奇才的人,幾百年成就元嬰,而他們的前輩,卻可能終生沒有希望。
更何況這世界是有轉世的說法,宿惠者也多如繁星,並不是件駭人聽聞的事情。
一套可以成功施行的修煉理論,其價值之大,尤其是在這天地靈氣退化的時代,更是珍貴無比,這一僧一道,還是少見的心存多餘正義的人,否則也不會和趙良才說上那麼久,換個心術不正之輩,早就憑藉武力,將其囚禁,索取各種價值,斷不會像如今一樣,言聽計從。
千里之路,不過是瞬息而至,一僧一道,也是金丹境界的人物,對他們而言,這海天門也並不可怕,除去那老祖之外,其他人中,值得他們懼怕的並不多,就算去登門拜訪,對方至少面子上也得客客氣氣的,不會視他們如敝履。
正如兩人所料,當他們抵達海天門的時候,海天門並未因為老祖要度化神劫,就緊閉山門,反而是頗為大方地招待聞訊而至的各方同道。
顯然他們也知道,這化神劫千年未見,天下之大,所有門派和高人,都有極大興趣,想要拒絕拜訪,緊閉山門,無疑會得罪一大批同道。
若是老祖度過化神劫還好,若是不過,他們的日子可就難過了。
當然接納來客是接納的,但當然不會讓他們去老祖迎接天劫之處,而是被放在了另外一處山上,這山距離老祖渡劫處有百里,這個距離自然夠近,修道者肉眼都可以看到那天劫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