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曲掌成拳,左手卻是背在身後,一拳切在悟性的手上,體內更是內力隨心走,眼見這一拳敲實,悟性就算不手腕骨折,起碼也得長劍脫手。悟德見師弟行將吃虧,忙抽劍出鞘,也不去格開獨孤求賜的拳頭,反而挺劍奔獨孤求賜胸口刺到,正是攻敵所必救的意思。獨孤求賜只好變拳為掌,回手拂開悟德的劍鋒。
茅草屋裡聞見外面的打鬥聲,又奔出五個中年道士來。一見大師兄和七師弟正在圍鬥一個人且落於下風,當下也不問話,齊齊拔劍向獨孤求賜圍來。獨孤求賜再也不敢託大,兩手並用,或拳或掌,變幻莫測;或格或擋,隨心所欲,體內真氣流轉,拳鋒過去,呼呼生風。而七個道士,或攻或防,相輔相成;或進或退,錯落有致,七人進退有序,渾然一體。獨孤求賜進退維谷,攻防掣肘,竟是和七個道士鬥成了平手。
這一戰打了一個多時辰還是平局,獨孤求賜看了看茅草屋,竟然還是空無一人。當下心想:若不打傷他幾個弟子,怕是老牛鼻子不肯出來見我。當下狠了狠心,直奔悟性而去,兩手隔開左右的來劍,繼而回手,一掌拂開悟性的劍,一手當胸打在悟性的胸前,與此同時,四把劍尖兩前兩後奔胸背大穴刺來。悟性身中一掌,被震得向茅草屋飛去,而四柄利劍刺在獨孤求賜身上竟是無事一般,獨孤求賜乘四個道士錯愕間轉身,兩手各自一抱,竟是同時將四柄寶劍奪了過來。眾道士紛紛住手,獨孤求賜轉向茅草屋的正門,想看看中掌的悟性情況如何,卻看見一個鬚髮皆白的道士扶著悟性,面色鐵青的站在門口。獨孤求賜當然能夠猜到那就是清禪子道長了,而且知道他動了真怒。他也乖巧,立即拋了奪下的劍,二話沒說跪在地上磕了一個頭,這才說:“這一拜是為後輩冒犯清虛道觀而拜。”清禪子冷哼了一聲。獨孤求賜繼而又磕了一個,“這一拜是為小子因求見道長而與七位師兄武力相向而拜。”七個道士齊齊冷哼了一聲,但是清禪子臉色卻稍微有所緩和。獨孤求賜接著又拜了一拜,說:“這一拜是為晚輩為求見道長而擾道長清修而拜。”三拜拜畢,清禪子道長已是怒氣全消,怕獨孤求賜還要拜下去,當下手一揮,竟是將獨孤求賜託得站了起來。獨孤求賜剛感覺到真氣襲來時本想運功抵抗,但是以獨孤求賜氣隨意轉的速度居然還是未及抵抗即被托起,當下心中忍不住生出幾分對清禪子道長的敬意。
“少俠請坐!看茶!”清禪子道長將獨孤求賜讓進茅草屋,又吩咐眾弟子倒茶。
“師傅……”眾道士頓感不服,齊聲抗議。
清禪子道長面色一沉,喝道:“不得無禮!”
悟性只得悻悻地捧上一碗茶,獨孤求賜起身接過茶,說道:“有勞悟性師兄!”
悟性“哼”了一聲,徑自走到一邊站住。
“少俠此來何為啊?”
“實不敢有瞞大師,月前我獨孤家三兄弟去滄州尋找西門無恨報仇,但是西門無恨滅神教人實在是太多,我兄弟三人無功而返。後來計議,決定於八月十五舉行獨孤劍莊重建典禮,遍邀武林同道共同對付西門無恨。……”
“呵呵!好事情啊,屆時貧道一定會派弟子前往道賀。少俠此行目的已了,請回吧!”
“我今日來不是為了求清虛道觀的賀禮,而是邀請道長您出山,共同降魔衛道。”
“貧道是方外之人,早不理紅塵俗事,施主怕是找錯人了!”
“道長既不理紅塵俗事,為何要習武?而且還成了武林泰山北斗。”
“貧道習武只為強身健體,別無他念,少俠還是去找別人吧。”
“道長原意是好,但是錯就錯在道長是武林泰山北斗,須知能力越大,責任越強。難道道長忍心看武林生靈塗炭嗎?”
清禪子道長沉吟半晌,這才搖了搖頭說:“方外之人,已無愛恨情仇。但願少俠能為天下人降魔衛道。悟德,送客。”
獨孤求賜憤然站了起來,高聲叫道:“既然道長已跳出紅塵,無五情六慾,緣何剛才我打傷你弟子時你會動怒?你既已不以天下蒼生為念,為何唆使我二哥獨孤求敗去為了武林大道挑戰西門無恨以致於慘死西門無恨魔煞掌下?今日你不給我二哥一個說法,我拼著性命不要也要鬧你清虛道觀個雞犬不寧!”
七個中年道士紛紛抽出寶劍,清禪子道長顫抖著站了起來,問道:“你所說的你二哥獨孤求敗可是當年持一柄黑色重劍來向我挑戰的無名劍客?”
“那正是我二哥。道長,你技藝非凡,所以大家都敬你重你,盼你能站出來振臂一呼,帶領大家出來降魔衛道,救蒼生於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