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出了四大精銳級兵種,數量五萬八千。
首先是‘白毦親兵’,直屬劉備,由大將陳到訓練和統領,是一萬騎兵。
然後是趙雲組建的‘白龍精騎’,數量二萬騎兵,屯與漢中。
另外,關羽也組建出一支精銳級兵種,名為‘青龍刀衛’,騎兵、步兵各一萬,駐守巴郡。
還用一個遠端精銳級兵種,即‘神弩衛隊’,諸葛亮組建,有八千人,在成都。
擁有等級的神異武將,即入流武將七十人許,戰將千員。
褐鬃良駒八千匹,黑鬃良駒八百匹,銳士精兵十五萬,勇士級精兵五十萬。
精銳級兵種在內,有騎兵十萬。
這樣的兵力,雖然遠遜曹魏,但也非常了得。
齊國也不差,這些年來,練出了三大強軍,有五萬之數。
周瑜組建的‘錦衣血衛’,在孫權的全力支援下,大度擴充套件,如今增加到了三萬,其中一萬騎兵,二萬步兵。
大將甘寧,以‘錦帆賊’為基礎,組建出‘踏營先鋒’,數量一萬,為步兵精銳。
太史慈也組建出一種精銳級兵種,名為‘羽林策騎’,可遠可近的騎銳,數量一萬。
擁有等級的神異武將,即入流武將七十人許,戰將千員。
褐鬃良駒七千匹,黑鬃良駒七百匹,銳士十三萬,勇士級精兵四十萬,騎兵八萬。
齊國總人口和蜀國相當,但軍事實力卻遜色不少。
原因,出在了疆域位置上。
青,州,豫,兗之地,雖然也可養馬,但到底不能和北方草原相比,加上和魏國相鄰,受到各方面鉗制,發展難免不如人意。
所以,相比佔據漢中和隴西之地的蜀國,齊國的戰馬數量遠遜,騎兵數量自然也就不如了。
事實上,能擁有現在這樣的騎兵規模,還要歸於當年和燕國聯手時,得到公孫康贊助,否則,還要更差。
總之,在各國競相爭奪的情形下,哪怕有周瑜,魯肅這樣的大賢輔助,齊國的軍力,總體上也落後於蜀國。
在這裡,不得不說當年諸葛亮眼光長遠,冒著觸怒曹操的風險,出兵奪下隴西之地,要不然,現在的境況不會比齊國好多少。
齊國雖然發展不理想,但是,相比燕國,卻又要好上許多了。
當年,燕國三十萬騎兵出動,浩浩蕩蕩,尤其是精銳騎兵‘白馬義從’,數量高達十萬,著實給曹操製造了巨大麻煩。
可這十年來,燕國的發展卻遠不如另外四國。
至今,燕國依然只有‘白馬義從’一種精銳兵種,雖然號稱二十萬,但真正達到精銳級標準的數量,卻只有五萬。
沒辦法,精銳級兵種不比其他,除了高昂的糧草花費和鉅額軍械外,每一個士卒都需要主將花費巨大心力,精心培訓,根本不是訓練尋常兵種那麼簡單。
若不然,曹操為什麼只有五萬‘虎豹騎’?
以魏國的底蘊,一口氣訓練五十萬‘虎豹騎’不香嗎?
不是不願,而是不能!
所以,公孫言每日勤勤懇懇,日夜操勞,在公孫康的全力資助下,也僅僅訓練出五萬精銳級別的‘白馬義從’。
再多,就超出他的能力了。
這裡,不得不說,相比其餘文臣大將雲集的四國,燕國底蘊遠遠不如。
公孫言訓練出來的五萬精銳級‘白馬義從’,三萬被劃分為直屬公孫康,公孫言統領另外二萬。
當然,平常訓練一事,自然全數由公孫言執掌。
軍隊訓練方面,燕國大幅落後,但騎兵數量卻不差,畢竟,佔據幽州和遼東,有的是養馬良地。
褐鬃良駒一萬二千匹,黑鬃良駒一千二百匹,銳士精兵十萬,勇士級精兵三十萬,尋常軍隊五十萬,騎兵三十萬。
擁有等級的神異武將,即入流武將二、三十人,戰將數百。
總體而言,天地鉅變十年後,燕國淪為五國最弱!
“曹操這廝,似乎準備打哥的主意?”
手指輕敲案几,腦中轉著各國形式,思及最近魏國的動靜,邢道榮暗暗想道。
前二年,曹操徹底擊潰草原胡虜,擴地萬里,現正收兵回攏中原,在江夏,南陽的駐兵日益增多。
這樣的動作,不得不讓人懷疑,其有南下之意。
現在可不比當初了,楚國早已成了龐然大物,根本不可能執行左右搖擺的投機策略。
沒人會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