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
一屋子女人和孩子,正在挑選豆子。
有大豆,黃豆、綠豆,黑豆、紅豆,品種還不少。
“這些紅豆還是南邊的呢,咱們這還沒見過,不知道能不能種。”
姜紫看了看,道:“能,還是跟這些大豆一樣的,不過可不能直接埋進地裡。”知悉這邊的種豆之法,姜紫也是醉了,也虧得豆子什麼都不挑。
趙嬤嬤道:“大小姐說的催芽倒是細緻,我跟滿祥他爹說過,他說可行呢,直接將芽子種下去,還省的那些不能出芽的佔地方,用水泡也泡不壞,種在地裡也是要澆水的,不行咱們再種地頭,都一樣。”
姜紫暗笑,原來這就是錢大叔的“可行”。
“不過用水真的能發芽麼?”趙嬤嬤依舊狐疑。
姜紫也不多解釋,拿了挑出來的一堆紅豆,用清水浸泡了,這叫浸種,還得各三個時辰換換水,等明天這時候再拿出來,用溫水泡十分鐘消消毒,然後才是催芽,沒有棉花,也只能用紗布、麻布代替了。
現在已經是五月,這幾天的降雨,將先前的熱死人的溫度給了壓了下來,已經恢復正常了,氣溫正好,20c~25c,最適合催芽,這幾天有雨,空氣的溼度也夠,省了很多事。
心裡一盤算,有了底,又抓了一把綠豆,今天就換換新鮮菜色,生豆芽!
這個徐氏和趙嬤嬤也是會的,只是她們做的豆芽偏紅色,味道還有些苦澀,平時除非是沒菜了,不然不會發豆芽的。
對於姜紫發豆芽,兩人倒是沒什麼好奇的。
姜紫找了箇舊水壺,將綠豆裝進去了,以前她是忙忙碌碌沒心思,現在打定主意將三隻小的,一隻老狐狸,改成清淡口味,老那麼重口的喜歡什麼蛙類,兩棲爬蟲,老鼠什麼的,她受不了,人類的美食還是挺多的。
這會只有蒸煮炙烤的手法,她已經將炒菜帶來了,只是徐氏和趙嬤嬤依舊不喜歡做炒菜。也怪她沒有傳授要領,她們炒出來的,帶著一股生油味,雖然她不是專業的廚子,但是簡單的還是會的,為了不要在飲食上產生分歧,她也是拼了。
不過現在範喜受傷,還是照顧照顧他的口味吧!
姜紫默默的嘆了口氣,一邊打定主意,一邊給水壺裡灌了水,就將壺口給用木塞堵住了,生豆芽期間,最忌諱見到太多光線,不然就會變成粉紅色,味道也會變苦,期間再間隔幾個小時澆澆水,過四天就有豆芽吃了。
剩餘的豆子也不少,挑出來的一些乾癟的也不能浪費了,豆子這時代都是直接煮熟了,或者用舂米的工具碾壓成粉,做成餅當主食吃的,因為飽腹不好消化,價格又廉價,是一般人家常吃的,吃不完的,還會用來餵豬,餵牛。
“趙嬤嬤,這城裡有石匠麼?咱們家還是做個石磨,不然舂豆子多費勁。”似乎還真沒有見過石匠的,別說石匠了,就連工匠都很少見,姜紫嘆了口氣,現在估計秦始皇已經開始修建阿房宮和陵墓了。
趙嬤嬤搖頭:“難尋,就是工匠自己也不會承認的,不然就得被帶走了。”
姜紫有些失望,石頭倒是好找,石磨子的做法也很簡單,但是要將兩個對接面打磨的好,還是需要費一番功夫。
趙嬤嬤又道:“不過肯定有些隱藏的,咱們再慢慢尋吧,改天我去找桃花問問,讓她留意著,我記得他們村以前就有個姓鄒的石匠,當初她打算給大郎說親,就張羅打石磨的,現在不知道還在不在。”
“那還是先尋到好石料吧。”姜紫嘆氣,真是麻煩,做個豆腐還得自己一點點的將豆子碾碎,可也沒有石磨碾得細碎。
一家子正在忙活,張廉來了。
“我阿孃讓我給捎點菜種來,去年留下的,這幾天種上,下個月就能吃了。”
看見種子,姜紫才想起,徐福也給了她一包藥材種子的,居然給忘記了。
“三郎哥,我們家裡也有些菜籽,呆會你拿點回去吧,正準備去躺黃花裡呢,想問問你知道哪裡有石匠嗎?家裡想做個石磨。”
張廉略一沉吟,就應下來了:“等找個時間去山上選個石料,其餘的交給我就是了,不過上山,你就別去了,今天已經下令封山了,一會我們就要去山腳巡邏的,最近山上不太平。”
張廉說著,姜紫眼皮一跳:“怎麼了?”
“到今年七月只怕開山令下了都別去了,前陣子,說咱們縣裡來了幾個得道高人,縣尉想著派人尋找他們求雨呢,現在雨倒是下了,還沒有找到他們的蹤影,前幾日聽說又來了人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