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小說:異類 作者:知恩報恩

下來,因為一旦養料被其他的植物吸收了,種子就會因缺少養料而死掉。有些時候有些稻穗還需要用竹刷梳理,以便驅趕害蟲。除此之外,農民們還需要不斷檢測稻田的水位是否合適,以確保夏季裡的水溫不會太高。當稻田成熟的時候,農民們經常找親戚朋友來幫忙收割,同時進行第二次播種,為此可以在冬天來臨之前得到一年中的第二次收成。

異類 第八章 稻穀種植與數學測試(2)

在中國的南方,人們的早餐通常都以稀粥為主,白米粥配上萵苣、小鹹魚和筍絲。午餐就是喝過多的粥而已。晚飯則是米飯加菜。大米通常都拿到市場上去賣,以換取其他的生活必需品。在當地,大米是衡量財富和地位的一種標準,它揭示了人們每天的工作程度。“民以食為天,”一位研究中國傳統的南方鄉鎮生活的人類學家孔卡洛?桑托斯(Goncalo Santos)說道,“沒有糧食,你就無法存活,如果你想在中國的南方取得某種社會地位,你就必須擁有很多糧食,糧食使社會運轉。”

2。

看看下面的數字:4、8、5、3、9、7、6,將它們大聲讀出來,然後背過臉去,用20秒來仔細回憶,然後再按正確的順序大聲讀出來。

如果英語是你的母語,那麼複述正確的機率將是50%。如果你是中國人,那麼正確率幾乎可以達到100%。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人類儲存數字的記憶迴圈(memory loop)是2秒鐘,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記住我們在2秒鐘內所說的話或所讀到的內容。當中國人在讀“4、8、5、3、9、7、6”這一串數字時,每次剛好都是2秒鐘。與英語不同,漢語中7個數字的發音只需要2秒鐘的時間。

這個例子選自斯塔尼斯拉斯?德阿納(Stanislas Dehaene)的《數感》(The Number Sense)一書,在書中,德阿納解釋道:

中國的數字非常簡易。大多數數字的發音只有四分之一秒(舉個例子來說,“4”的讀音是“si”,而“7”的讀音是“qi”),他們相當於英語中的“four”和“seven”,seven聽起來似乎還要長,這些數字的發音需要三分之一秒。英語和漢語語言長度上的差異,造成了英語和漢語在記憶上的時間差距。語言被區分成很多種,如威爾士語、*語、漢語、英語和希伯來語。講話者的記憶能力通常同他輸出數字時所需時間長短有因果關聯。在這個領域裡,最佳記憶力的獎項要頒發給講粵語的中國人。語言上的優勢使得香港人獲得了超群的記憶能力,他們甚至可以用1秒鐘記住10個數字。

這也同樣表明,在數字符號體系方面,西方國家和亞洲國家有很大的差別。在英語中,我們把“14、16、17、18、19”稱做“fourteen、sixteen、seventeen、eighteen、nineteen”,因此,大家會認為我們會把“11、12、13、15”說成“oneteen、twoteen、threeteen、fiveteen”,但是我們沒有這樣命名,而是採用不同的數字符號,我們把“11、12、13、15”分別稱為“eleven、twelve、thirteen、fifteen”。同樣,我們把“40”和“60”稱為“forty”和“sixty”,他們聽上去與跟他們相關的數字(“4”和“6”)很像。我們把“50”和“30”還有“20”稱為“fifty”、“thirty”還有“twenty”,這聽起來很像“5”(“five”)、“3”(“three”)和“10”(“ten”),但情況卻並非如此。對於兩位數,比如“20”以上的數字,我們將十位數放在個位數之前,如“21、22”(“twenty…one、twenty…two”)對於10以上的數字,我們採取相反的數字輸出方式,個位數在前,而十位數在後,如“14”、“17”和“18”(“fourteen”、“seventeen”、“eighteen”)。不同於中國、日本和韓國具有邏輯順序的數字符號體系,英語的數字體系沒有規律可言。如“11”就是“11”,“12”就是“12”,“24”就是“24”,並且以此類推。 。 想看書來

異類 第八章 稻穀種植與數學測試(3)

這種數字長短上的差異使得亞洲孩子學習數字的速度要明顯快於美國孩子。4歲的中國孩子平均可以數到40,而同齡的美國孩子則只能數到15,大多數的美國孩子即使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