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長纓集團在提案裡明確表示,會根據貢獻度不同,兌換不同的技術或者某種技術某個關鍵節點。
畢竟有些技術,比如像虛擬現實技術頭盔之類的東西,各國都在研究,進度不同,有些快有些慢,有些國家可能還在基礎研究階段,有些國家已經到了最的的關節點就像打通任督二脈前的那一刻一樣。這樣的基礎,兌換來的技術水平顯然不同。
得到這個訊息,最高興的非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了。他們的獵鷹火箭回收技術雖然已經研究到了快到成熟的地步,但每次回收發射試驗,總是缺那臨門一腳,成功率不高,現在長纓集團既然兌換技術,他們可以花不大的代價就能拿到非常想要的技術,這顯然是非常讓人高興卻也是讓人沮喪的事情。畢竟這技術誰都能兌換,如果有那財大氣粗的公司直接兌換一整套火箭發射回收的技術,那豈不是他們先前的投入都打了水漂?
不過好在大家都清楚,這些技術兌換回來,除非像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這樣的企業,已經在相應的領域研究了很久,而且和長纓集團提供的技術思路相同,否則任何一項技術都是需要吃透後才能逐漸產生效益的。打個最簡單的比方,發動機技術,華夏現在能生產不錯的戰鬥機發動機了,難道連好一點兒的汽車發動機都生產不好嗎?這當然不是。投入是一方面,吃透其他國家的技術是另外一方面發動機技術很多方面都是公開的,有資料,但有些關鍵點,無論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