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太原兵敗之後,劉武周的怒火就一日勝過一日,脾氣越來越暴躁了,太守府不時傳來下人稍微讓劉武周不滿就被處死的傳聞。
劉武周發洩一番之後,平息下來,問道:“突厥可曾傳來回信?
他現在可將希望寄託在義成公主的身上,要是能夠再次得到義成公主的支援,那馬邑還有機會東山再起。
苑君璋搖了搖頭道:“如今我們再去求見義成公主的時候,義成公主已經不肯接見我們,我們上了大興城的當了。”
“大興城!楊侑小兒!”
劉武周聽到大興城,恨得咬牙切齒。
如果不是大興城鼓動劉武周南下,如果不是大興軍屯兵霍邑城下,坐山觀虎鬥。放縱李世民攻打太原,他劉武周怎能落到今日的下場。
可是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多如果,其實劉武周等人怎麼不知道大興城的打算,可大興城使用的是陽謀,當時的確是馬邑最好的機會,李淵大軍主力被牽制在關中和絳郡城下。
太原空虛,劉武週一戰而下。
可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唐軍竟然出了李二這個一個逆天的人物,在劉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強行攻破了太原城。
此後更是一路追殺而來。所到之處勢如破竹。現在就連樓煩郡城也被攻破,悍將尉遲敬德也戰敗被俘。
如今唐軍已經兵臨城下,馬邑陷入了危局。
馬邑諸將紛紛討伐大興城,大罵楊侑背信棄義。
想當初他們誰都沒有將楊侑小兒放在眼裡。還等著大興軍和唐軍兩敗俱傷之後。他們坐守漁翁之利。哪裡知道現在要做漁翁的竟然是他們視作魚腩的大興城。
大興城勝了李淵之後,竟然在霍邑城下屯兵圍困,坐視劉軍和唐軍在太原大戰。更讓馬邑眾人無法接受的是,他們竟然敗於剛剛大敗的唐軍之手。
眼下不是埋怨的時候,劉武周深吸一口氣平靜下來道:“如今唐軍距離馬邑不過三十里,諸位認為我軍應該如何抵擋。”
馬邑諸將沉默。
“啟稟主公,唐軍遠征而來,糧草攜帶定然不多,我軍只要拒城而守,待到唐軍糧草耗盡,定然會退兵而去。”苑君璋建議道。
“不可!守城乃是取死之道,李世民小兒善於攻城,恐怕我軍難以抵擋。”大將尋相忙道。
“馬邑乃是為了防禦突厥而建,城堅牆高,定能防住李淵。”苑君璋辯解道道。
眾人點頭,馬邑本身就是一個軍事城池,易守難攻。
“太原城也很高大!還不是……”尋相突然住嘴,臉色蒼白,冷汗直流,知道自己說錯了話。
整個大廳也是氣氛凝重,所有人都知道太原兵敗,乃是劉武周的最大的恥辱,此刻被尋相再次提起,又掀起了劉武周的傷疤。
“將軍恕罪!”
尋相下跪求饒。
劉武周喘息幾口氣,這才將心中的暴虐壓下,如今大敵當前,實在是不宜再起波瀾了。
“算了!爾等也是無心之語!”劉武周擺擺手。
“多謝主公!”尋相鬆了口氣。
劉武周環視諸將,臉上浮現狠戾道:“守城不可取,明日全軍出征,本將軍要和李世民這個小子決一死戰,讓他知道老子領兵的時候,他還在吃奶呢!”
尋相說的對,李世民善於攻城,如果放任李世民攻城,恐怕久守必失,與其如此,還不如放手一搏。
“主公英明!”尋相連忙恭維道。
苑君璋張了張口,想要勸諫卻沒有說出口。
李世民現在兵鋒正盛,只有依據城池之利才有可能戰勝他,要是出城野戰,恐怕會輸得更慘,但是此刻劉武周就像賭輸了的賭徒,根本聽不進勸。
第二日,劉武周命令苑君璋留守馬邑,親自領著兵馬三萬,出城十里,迎戰李世民兩萬精兵。
雙方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沒有多餘的話語,兩支軍隊立即交戰在一起。
李世民身先士卒,猛烈攻擊劉武周的左翼,戰場僅僅相持一個時辰,劉軍全面奔潰。
劉武周輕騎逃走,連馬邑也不入,直接向突厥逃去。
李世民順勢圍困馬邑,苑君璋無奈之下,只得獻城投降,
得知馬邑陷落之後,尉遲敬德投降李世民,同時大批的劉軍官吏遣使來降。
李世民順勢推進,將劉武周的地盤全部併入太原。
劉武周集團覆滅,成為楊廣死後,爭霸中原的第一個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