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殿下,萬萬不可呀!”衛文升第一時間反對。
“陛下剛走不久,走之前早已經下令讓馮翊郡平定叛亂,如今才過去月餘而已,實在是沒有出兵的必要呀!”
衛文升直擊馮翊郡的要害,陛下臨走前已經下達的命令,才過去一個月的時間,你就跑到大興來求援,要你們馮翊郡何用呀!
“不瞞衛大人,馮翊郡的官兵幾經慘敗,早已經損失慘重。”
張適無奈的說道,這個時候也不是遮醜的時候,要不是那幾個蠢貨立功心切,冒冒失失的就去強攻孫華,怎麼會落到這個下場。
“荒謬,那是你們馮翊郡的事情,要是什麼事情都求別人,蕭造是怎麼當得馮翊郡的太守。”
蕭造是蕭家的嫡系,是走蕭皇后的的門路才當上太守的職位,能力低下,衛文升一直瞧不起他,對蕭造說話一直都是不客氣。
“既然現在馮翊郡危急,我們更應該主動的出兵,不然到時候孫華做大之後,對大興也是個威脅呀!”陰世師也贊同出兵,畢竟將威脅消滅再萌芽中,是最合適的。
朝堂上三位大佬都已經表態了,唯獨骨儀卻紋絲不動,不發表意見。
骨儀是天竺人,雖然來中國也是一輩子了,但是中國官場的精髓還是沒有能在悟透,抱緊楊侑的大腿對他來說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衛文升心中暗恨,他知道骨儀和自己不對付,沒有想到這個時候他竟然還不和自己站在統一的戰線上,要是軍隊頻繁出動,對於目前朝堂文官為主的格局可是不利的。
作為文人,認為征服敵人最大的武器的就是教化他們,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動用武力那時粗人才乾的事情。
“大興的潘庫不足以支撐出兵的軍餉。”顏君成有些赫然道。
在衛文升的眼神的逼迫下,戶部尚書顏君成不得不再一次將自己的短處揭開,作為戶部尚書,掌握大興的錢財,一而再再而三的說戶部沒錢了,這讓顏君成好幾天都在朝堂上抬不起頭來了。
“馮翊郡願意負擔所有的糧餉,請殿下放心,蕭太守早已經將糧餉備好,就等代王殿下下令出兵了。”
張適抓住機會連忙表態,願意承擔錢財,只需要大興出兵就可以了。
“哼!”衛文升冷哼一聲,沒有想到馮翊郡為了儘快平定孫華叛亂,竟然在原本就不堪重負的財政上,還負擔所有的糧餉,看來蕭造未來自己位置可是不顧一切了。
“孫華盜賊盤踞的虎丘嶺距離永豐倉不足六十里地,如果放任孫華做大,萬一永豐倉有失,到時候微臣可是罪該萬死了。”屈突通陳述另一個隱患。
的確,大興的命脈就是永豐倉,現在之所以大興的大臣們還有閒心鍛鍊楊侑,就是有永豐倉在哪裡撐著底氣。
只有千年做賊,沒有千年防賊,萬一到時候,永豐倉到時候被孫華攻佔,一把火給燒了,那怎麼辦?
這也是馮翊郡前來大興求援的底氣所在,畢竟要是孫華做大了,對於大興也是個威脅。
但是出兵之後,勝了倒也好說,如果大興精兵也戰敗了,自己就沒有方法收場了。
楊侑不禁沉思,對於孫華,他有點印象,歷史上就是孫華是關中地區最大的盜賊,第一個響應李淵的關中盜匪。
背後偷襲屈突通,導致屈突通不能及時救援大興,最終造成大興陷落的罪魁禍首。不過他也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在攻打大興的戰役中,他最後就身中流矢而亡。
楊侑輕輕的咳了一聲,吸引了大臣的注意,“馮翊郡歷來都是大興的屏障,為大興的安危貢獻良多,所謂唇亡齒寒,所以本王決定出兵馮翊郡。”
文官人人臉色陰霾,武官個個喜形於色,在文武官員第一次爭執的時候,楊侑最終還是偏向了武官。畢竟亂世即將到來,到時候還是拉攏軍方靠譜一些,以後爭天下的時候,還是要靠這些軍隊。
“多謝代王殿下。”
馮翊郡的官員不顧文官的鐵青的臉色,上前大步叩謝。
“末將願意替代王殿下分憂。”
“末將願往……”
軍方團結一致獲得了勝利,該是爭果子的時候了,屈突通和陰世師不可能離開大興領兵出征,最有資格的就是虎牙郎將宋老生、桑顯和,還有監門將軍龐玉和虎賁郎將霍世舉。
四人一同出列請戰。
“監門將軍龐玉聽令,本王命你為率領大興精兵出征孫華,許勝不許敗!”
楊侑沒有猶豫,直接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