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光能量的作用,然後,在內層,形成一個良好的聖光壓力層,更便於吸收。這也就是為什麼卡尼德人的戰士、法師們總是開起來聖光內溢,神聖非凡的一個原因。
另一項技術是‘聖光折射’,它可以將聖光那極具標誌性的ru白色(寬恕)或熾白色(懲戒)的光芒以淡藍色(甘霖之水)和晶藍色(霜結之冰)呈現出來。
“看來卡尼德人並沒有被聖光徹底燒壞了腦子,也是懂得隱匿之道的。”羅凌看到這技法時,呵呵的笑。
事實上也與言詞刻薄的羅凌說講的相去不遠。被惡魔滿位面的追殺,通緝令更是永不撤銷那種,卡尼德人在幾萬年的逃亡之後,開始研發一些掩飾的技法,以提高族人的生存率,於是誕生了這一類的技法。
不過比較搞笑的是,或許水晶真的是有著至高無上的意義,卡尼德人在製作甲冑用具時,始終不肯放棄將水晶運用並放在顯眼位置這一特點。以至於惡魔間流傳著一句殘酷的搞笑話:如果你看到一個生物的頭盔額頭上鑲嵌著紫色的水晶,別管它看起來象什麼,直接砍下它的腦袋就可以,有九成的機率是卡尼德人。
就像卡尼德人的位面遷躍船有聖晶做核心,城鎮有聖知水晶做核心一樣,卡尼德人也喜歡給甲冑安置一個核心,而這個核心一般就是光晶或再低一個檔次的明晶,而且,卡尼德人還喜歡在關鍵部位或樞紐部位同樣安置輔助水晶,以至於其甲冑與《凱普》中的獸神將身體上的晶體、從外觀到功效都非常相似。
羅凌還是魔裔的時候,變身也是那種姿態,這可不是巧合,而是柯梯赫人出身的那些惡魔大君在惡魔世界中佔有重要席位的一種體現。它們將晶體的知識傳播並被很多惡魔認同學習。並誕生了暗晶、邪晶、血晶等體系,可見柯梯赫人對這個晶壁系已知位面的影響是何等的巨大。
不得不說,最戰甲的角度講,這種晶體中央總控樞紐的構架是非常先進且經歷了無數考驗的。地球上的公司研製的聖騎士甲冑,也是照著魔裔變身的概念,畫虎不成反類犬,才有了各式‘燈孔’。但羅凌的出身覺得了他是那種比較看重隱匿、潛伏特性設計思路的人,所以就算知道好,他也不用,而寧肯用自身實力來彌補欠缺。所以,卡尼德人的甲冑製作技術中的精髓一項,反倒是被羅凌扔到了一邊。
甲冑的外殼有了,還需要內襯,妖刃魔的魔皮不錯,其身上的天然魔紋經過處理,具有良好的透氣性、柔韌性、隔離性和伸縮性,而且妖刃魔的骨頭也很有特點,用羅凌的話說就是:空有一身舍利骨,不肯鬆手放屠刀。妖刃魔的骨頭全部是那種晶瑩半透明的。
另外妖刃魔的特殊器官‘凝魔腺體’也很重要,就是靠這個器官,才有了妖刃魔那獨特的武器妖刃。羅凌管之叫骨質酥鬆劑。有了這東西,妖刃魔的骨頭非常適用於甲冑關節結合部的製作。
材料齊備,剩下的其實就是裁縫的營生,裁剪、連線,融合,有那套至今沒扔的制器臺的幫助,真正需要羅凌費腦子的也不過是甲冑的款式設計和自然銜接問題。尤其是這種原始風格的甲冑,一個搞不好就成了周星星在《食神》中說的那樣:哇!竟然用到蘇眉頭、星斑背、三刀腩、鯉魚身、鸚哥尾來重新拼成一條魚、還要一邊蒸、一邊炸,每種魚都有兩種吃法,共有十種不同的味道,這條魚就像——就像受了輻射似的,看見就想吐了,何止是多了塊魚,簡直就是多餘!
於是為了顏色的自然過度,在選料裁剪上,羅凌頗是花費了一番功夫,以至於血月黯淡,換上了第三顆的青月,才堪堪搞定。
甲冑總體來講是貼身式的內外甲合一結構,象兩肋、腋下、大腿內側、腿彎……這些部位,都是妖刃魔的韌骨材料製成的,而胸甲、腹甲、背甲、後腰甲這些大面,全部是厚重晶瑩的重甲,完成之後,效果羅凌非常滿意,尤其是配上獨角斜上挑起頭盔,霸氣而野性,另外就是魔爪之指的手甲和靴樣,同樣看起來極為狂野有力,而整體的白金紫的雲狀色澤過度也非常的和諧自然,羅凌自認為絕對可以排進他所製作的甲冑的前三。
甲冑做好後,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姿化’。相當於皮具的定型和上油蠟這兩個步驟,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甲冑長時間穿用變形,另外一步就是必要的保養了。
閒著也是閒著,利用制器臺‘姿化’的時間,羅凌將妖刃收集到一處,比量看是做什麼武器合適。
妖刃最簡單的武器製作法就是切鍛法,在原有的基礎上,切出自己所要的武器的形狀,劍胚、刀胚就出來了。不過羅凌不太想要劍或刀,他回憶了一下記憶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