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州,金霞城。
時間不知不覺中來到了十二月,即使是一向炎熱的海邊鹽城,空氣中也帶上了一絲寒意。
對於城中居民來說,這短短几個月裡所見到的變化,可謂比之前半輩子還多。事務局完全兌現了自己的承諾,不止在入冬前就修好了所有在海寇入侵中被燒燬的房屋,還興建出了一大批新式住宅。
這些整齊的排屋漂亮大氣,一棟接一棟沿街展開,令原本有些空曠的內城變得密實緊湊了許多。
特別是從城北的內河碼頭到城東事務局這一段,會先後經過大廠房、機造局和住宅區,任何一個外來者在目睹這一路街景後,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所散發出來的澎湃活力。
連帶而起的,是街上的商鋪與行人明顯增多了。
即便已正式入冬,商貿似乎依舊沒有減弱的跡象。往昔這個時候,市場上往往只能買到兩種東西,一是價格高昂的木炭,二是價格同樣不菲的肉類。前者需要跟煮鹽場相爭奪,後者則是過年必備的東西。
不過今年這一情況發生了轉變。
首先是木炭價格十分低廉,一貫銅板就能買到一籮筐;其次肉類市場上也出現了大量新鮮的海貨,雖然比起豬羊牛肉差了點年味兒,不過也變相抑制了那些紅肉的價格。
除開這兩類貨物外,其他商品依舊豐富——從布料到成衣鞋襪,從紙張筆墨到各種日用器具,大家都不想提前關門。彷彿一夜之間居民兜裡的錢包就鼓脹起來了一樣,集市區永遠有人在光顧。面對這一變化,商人也推遲了收攤過年的計劃,希望能多賺上一點。
不過令當地人感受最深的一點不同,還是鹽城的鹽價。
王家倒臺後,街坊裡曾流傳過一種說法,那就是產鹽跟不上,鹽價恐怕要瘋漲。加上煮鹽場的關閉,更是促長了這一流言。
直到事務局自己公開售鹽。
鹽價只有平日的四分之一,任誰都可以買上一袋,這樣的好訊息瞬間便傳遍了全城。此刻人們才真的相信,東海岸上有新的鹽場並非虛言,並且事務局釋出鹽場招工的榜單後,報名者很快堆滿了限額。
鹽城人吃不起鹽的事蹟從此成為了歷史。
這種種變化使得事務局聲望空前高漲,所有人都明白,帶來這些好處的並非官府衙門,而是住在鳳陽山莊的那位公主殿下,以及她的代行人夏府丞。
如今新遷入的居民,首先從鄰居街坊口裡聽到的,便是這兩人的軼事。
當然,受變化影響的不光是金霞城的普通人,夏凡本人亦包括其中。
在公主的強烈建議下,他搬出原本所在的方士宿舍,轉頭遷入了城南的新宅院中。
寧婉君的原話是:“我倒不介意你在山莊裡常住,但作為樞密府與事務局的兩府主管者,不應該連一座自己的府邸都沒有,說出去只會丟我的顏面。城南區本身就是官員豪商聚集的地方,現在空了這麼多地方,你自己隨便挑一處宅子好了。自己興建也成。”
於是夏凡頭一回有了一個固定的家。
他沒有選擇那些官吏的住處,而是選擇了重新建造——那些豪宅各個佔地數十畝,園中有山水小橋,屋子七八棟,看似氣派非常,但沒幾十個僕人根本打理不過來。因此他直接夷平了一座大院,將其中一部分作為了自家宅邸的基地,並在此上面建出一座兩百來平的“大平層”來,加上前院後院的面積,總體差不多接近五百平。
按照這個時代的觀點,一畝地不到的府邸儘管稱不上氣派,但對夏凡而言已是一座極為寬敞的家宅了。
辦完喬遷宴後,他和黎搬進了新家。
山暉則被安排住在了街對面的一棟房子裡,也算是能相互照應。
“我還以為你也會讓我住到對面或隔壁去。”黎左右打量這棟新居,輕快的語氣無疑表露著她此刻心情不錯。
“如果你希望有一個獨處空間的話。”夏凡走到一處銅管前,雙手按在表面,施展出震術,“不過無論何時,這間房子的大門都對你敞開。”
“沒必要那麼麻煩,像現在這樣安排就好。”黎也跟了過來,好奇的問道,“這是什麼?”
“一種加熱裝置,俗稱地暖,可以讓屋內不燒炭也能維持在舒適溫度。”夏凡笑道。雖說金霞城屬於南方城市,平均氣溫並不算低,但由於靠近大海,溼氣頗重,正是尋常衣服被褥難以抵擋的魔法攻擊,因此在建造之初,他就考慮到了獨立供暖的需求。
幾根銅管,以及填滿房屋底層的細沙,以及全屋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