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要想品出茶的妙處,首先要泡好茶,陸羽在《茶經》中寫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水分為天水、地水、泉水三等。天水當然就是最上乘的,指的是雪水、露水等。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曾寫到用五年前在梅花上收的雪水沖茶喝,可謂是把飲茶的水寫到極致了,這樣喝茶不僅關乎格調,也是極度奢華的。理解好了品茶之後還要懂得怎樣沖茶和勘茶,自古這其中就有高衝低勘之說。沖茶,要沿茶壺口內緣衝入沸水,水柱不能從壺心直衝而入,因為那樣會‘衝破茶膽’,破壞茶的味道。沖茶要像書法,不急不緩、一氣呵成,水壺和茶壺的距離要比較大,這樣衝下來就叫‘高衝’。‘高衝’能使熱力直透罐底,使茶沫上揚,不僅美觀,也能讓茶味更香。斟茶,茶壺要儘量靠近茶杯,這樣才能防止熱氣四散,水可能不夠燙,使茶香過早揮發。同時,低斟還不會激起泡沫,也不會發出滴答的聲響。斟茶還要把茶湯依次輪轉灑入茶杯,如此反覆二、三次把各個茶杯漸漸斟滿,就叫做‘關公巡城’,這樣能使各杯裡的茶湯湯色均勻。做好了以上三點其實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茶具也佔了很大一部分因素,我老爸珍藏一副宋朝時期天然木魚石茶具,哪次你到了我家可以拿出來給你沏一壺茶。喝茶首先要先聞香味,然後看茶湯的顏色,最後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剛好分為三口品完。香味從舌尖逐漸向喉嚨擴散,最後一飲而盡,可謂暢快淋漓。這就是喝茶的三個境界———‘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嚨,神明凌霄漢’。據說專業的品茶師可以憑一杯茶品出茶藝師當時的心情。說得很玄,不過品茶本身就是一種平和心境、修身養性的方法,至於是否真能達到這種境界到是其次了!”
陶若虛的對於茶道的一番評論說得精彩紛呈,煞是美妙,然而他並不知道,此時他身邊已經聚集了很多人,那些人群中的男男女女臉上各個皆是讚賞的色彩。一時間,陶公子成了全場唯一的焦點。
第48章 神秘的老者
圍觀的人群裡走出一個六十餘歲的老者,這人生得仙風道骨的模樣,穿著青布長衫,長長的白鬍子修理得錯落有致,操著一口閩南方言說道:“你這話說得確實有理,不過卻還漏了一樣東西。”
陶若虛乍聽之下來了興趣,連忙問道:“那還請老先生指教一二。”
老者微微一笑,說道:“品茶關乎修身養性,茶水的好壞並不是最至關重要的,相反是一種心情。如果你心中胸無點墨,卻非要去舞文弄墨豈不是貽笑大方嗎?人生在世,值得留戀的不多,但是也不能四處留有念想,品茶也是這個道理。不要因為太過在意沖茶的手法以及茶具的好壞而影響了品茶的情趣,小兄弟,你說對否?”
老者的話似乎處處藏有玄機,精妙絕倫,將人生哲理灌輸於茶道之中方才是品茶的最終要義。尤其是老者的那句“人生在世,值得留戀的不多,但是也不能四處留有念想。”
這就好比是自己和皇甫馨涵一般,曾經無限深情地愛過,最後還是各奔東西,落得天涯人斷腸的結局,可是如果此時皇甫馨涵再次出現在自己的面前呢?那自己又是否會再次與她和好?答案是肯定的,會!可是柳明月怎麼辦?這真的是一件讓人傷腦筋的事情。不過想到這一層時候,陶若虛又回想到老者的最後一句話“不要因為沖茶手法和茶具好壞影響了自己的品茶情趣”這是否又是在告誡自己,不要太過在意世人的看法,要隨性而為,淡然處之?想到這裡陶若虛只感覺眼前一片開朗,多日陰霾一掃而過,心情大好。隨後陶若虛做出了一個令全場觀眾無比震驚的舉動,他站起身走向老者深深地鞠了一躬,說道:“多謝老人家的良言相告,小子感激不盡!如若不嫌棄,小子願意以茶代酒敬您一杯,如何?”
老者沒有絲毫的客氣,大大咧咧的走向正坐一屁股坐了下來,不過他的神情裡沒有一絲傲慢,一切都是自然而然。陶若虛端起茶壺親自為老者滿上一杯,隨後笑道:“請!能與您相交實則是小子天大的榮幸。”
老者呵呵笑道:“小兄弟天生聰慧過人,資質非凡,將來成就必定蓋天。對於茶道以及人生的見地也是高超無比,老道能得到你今日一杯茶水,說起來才是萬分榮幸呢!”
陶若虛連忙笑道:“不敢當,不敢當!承蒙您老人家看得起才是。說實話,小子看您仙風道骨、氣質神采都是人間絕有,敢問老人家尊姓大名?”
老者微微點頭,依舊笑呵呵地說道:“免尊姓梁,字絕塵,道號陽春子是也!有緣一見,實屬不易,貧道已有三十餘載未出蝸居了,而今再次下山,沒想到世間變化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