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浩對於野外駐地的要求並不高————至少滿足一百人居住的房屋,配套的蓄水池、倉庫、車庫。
最重要的,要有一道夠高、夠厚、夠結實,把所有建築都環護起來的圍牆。
從城內商店裡弄來的小型太陽能發電裝置已經安裝完畢。這東西很便宜,標籤上的價格不過是“人民幣36800元”。科技含量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高深,對照說明書,廖秋只花了幾個鐘頭就把它架在帳篷外面開始發電。
從開始建立營地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九天。
從洗浴中心救回來的人,還剩下三十一個。其中有二十二個男人,九個女人。
其餘的人,有的不相信蘇浩的話,直接離開,另外尋找出路。
有的無法接受現實,瘋了。
還有的選擇自殺。。
城內,以銀行小樓為據點,三個獵殺小組每天都要外出。他們的任務是擊殺喪屍,獲取腐菌激素和銀骨,儘量收集食品、衣物、工具、燃料,以及所有可用資源。
城外,蘇浩和陶源一直呆在工地上,負責野外營地的施工進度。每隔兩天,城內就會運送一批補給物資和材料過來。新加入的很多團隊成員都會開車,雖然他們此前從未有過駕駛卡車的經歷,但空曠的道路是最好的試驗場。沒有交通規則限制,也沒有警察過來敬禮,然後罰款。
地基被挖得很深,也很爛。人們見過挖掘機,卻沒有實際操作經驗。剷鬥不是伸得太長,就是插進泥裡忘記回收,甚至有兩次失去重心,整個車體前傾。不過很幸運,沒有人受傷。
對照書籍,蘇浩發現三十多米的地基已經超出正常值。這種深度不要說是普通樓房,就算大廈也已經足夠。懊惱之下,只能在附近另選地點,重新建設。
他不想浪費時間。巨大的深坑可以改建為地下倉庫,或者停車場。
當然,以團隊目前的技術實力不足以完成這件工程。應該把它留給以後的加入者。
很多人都在埋怨,也有人憤憤不平叫嚷著不想幹了。有這種想法並不奇怪————他們當中沒有誰從事過類似的工作,這種勞動也沒有任何技術性可言。純粹就是挖土、打樁、攪拌、砌磚。。單調而無聊,體力消耗很大。
並不是每個人都對此抱有怨言,也有人沉默著繼續工作。
。。
午後的陽光比平時更加強烈,沒有一絲風,汗水剛剛滲出面板,就立刻被滾滾熱浪蒸發,只留下一圈淡白色的鹽末。
蘇浩站在新挖的地基旁邊,用提桶把攪拌好的水泥漿灌進基柱。這些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柱子異常粗大,體積超過普通建築標準四倍,鋼筋消耗量也隨之增加。它們就這樣矗立著,看上去讓人充滿成就感,堅固、穩定、紮實。
一切都在摸索著進行。只要下層基礎足夠牢實,重心平穩,上層建築就肯定不會坍塌。雖然消耗了超過正常用量數倍的材料,卻很值得。
不光是蘇浩在獨自忙碌,周圍還有十幾個人進行著類似的工作。為了抵擋酷熱,老宋專門從城裡弄了一批顏色各異的遮陽帽。人們對這份禮物很喜歡,也很滿意。只是沒有人選擇綠色的帽子。
中年人推著小車走過來,把車斗裡的水泥漿傾倒在設定好鋼筋的柱槽裡。他只穿著一件汗褂,褲腳卷的很高,身上沾滿了星星點點的泥漿,臉上也堆滿塵土,看上去比幾天前更加蒼老。
蘇浩搓了搓滿是泥灰的手,走進旁邊用遮陰網搭成的休息棚,拿起兩瓶水,遞了一瓶給他。很是滿意地說:“基礎已經差不多了。再有幾天,等水泥乾透,就可以開始地面部分的建造工作。”
可能是因為天氣炎熱的緣故,中年人的表情有些萎頓。他淡淡地點了點頭,接過水瓶,擰開瓶蓋灌了一大口,長長呼著熱氣,感慨地嘆道:“真沒想到,我居然會來做這些事情。換在以前,根本就是個笑話,說出來也沒人相信。”
“哦?”
蘇浩放下手裡的飲料瓶,疑惑地看著他。
中年人淡淡地說:“雖然不懂建築,但我多少也看得出來,你的營地是按照多人居住的大房間來規劃,也就是俗稱的“通鋪”。有公共廁所,公用浴室,還有塔樓,就連最外面那堵牆,厚度和高度也遠遠超過正常比例。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看出來,但我很清楚————這絕對不是普通的房子,而是一座監獄。”
蘇浩拿起泥刀,均勻抹去灰漿層表面的顆粒,平靜地笑笑:“這裡沒有電網,牢固而結實,也很安全,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