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2 / 4)

小說:玩轉香江 作者:莫莫言

而這個時候,張懿卻知道,泡沫越來越大,離破裂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了。

1985年9越6日。這是一個星期天。《飆風營救》在北美的票房成績還沒有公佈,潘迪聲和洪金保的那慶功會還在預備。美國財政部長以及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及英、法、德、日五國財政部長,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

會議室,各與會遙遠協商決定:共同卸掉干預國際金融市場,對升得過高的美元進行調整。這個達成的協議,就是著名的“廣島飯店協議”!

而這個時候亞洲各地已經是9月7日星期一的上午了。而這個時候,張懿已經在大量買進日元。

接下來的一週之中,張懿始終無法平靜,就是連每天早上風雨無阻的練拳都無法靜下心來。始終處於興奮之中。

而當英美等五國對金融進行調控,美元隨即貶值,日本和馬克升漲。頓時引起不少的人注意。而隨後一篇報道在香港之中頓時引起了一場極大了風暴。

至8月美國出臺減稅政策之後,又增加國防軍費,張懿就在明報之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經濟的評論,不過沒有多少人在意,看到的還以為是一個同名同姓之人。

而這篇報道將張懿那篇報道抖了出來不說,並且報道出張懿在幾個月前就集資十五億港元,賭上了全部身家炒外匯。如今。外匯市場的波動如張懿所料那般,那麼他藉助這次外匯波動獲得了多少資金?

外匯市場牽扯到了股票市場,期貨市場。運用得當的話,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若是幾十倍的話,那麼如今張懿無疑就是幾百億身家了。

幾百億身家,而且還是一個十九歲的少年。一個白手起家不過兩三年的少年。才子。財子。若真是如此,現在那還是什麼財子,簡直就是財神爺。

張懿本就是香港。甚至東南亞的傳奇人物。如今,身家瞬間暴漲,其傳奇色彩更為人津津樂道。

張懿一部電影賺個幾百萬,幾千萬,在別人眼裡已經宛如搶銀行了。如今,跟這次炒外匯比起來,簡直弱爆了。

這篇報道一出,瞬間被無數媒體轉載,隨即向東南亞擴散。人們都在猜測張懿在這次外匯之中到底撈了多少?如今,他的身家又是多少?但無論他撈了多少,估計其身價在香港也是大亨級別的了。

1986年2月6號,香港《信報》排出香港十大財團,長實系四家上市公司市值達三百四十多億港元,名列榜首。

若張懿真的這次在外匯之中撈了幾十倍,十五億的幾十倍,那是多少?也許,可能,大概已經是香港的首富了。

沒有人能有個準確的數字,哪怕是張懿也不知道。他只知道,這次他撈了一大筆。都說撈“第一桶金”,而張懿這次利用外匯,撈的金已經不能用“桶”來形容了,他撈的簡直就是一堆,一大堆!

看過張懿寫的那篇經濟評論,很多不屑一顧,或者沒有引起重視的人,頓時後悔不已。但這世界沒有後悔藥。

錢,有些時候也是身份的籌碼。毫無疑問,張懿這次身家暴漲,地位也水漲船高,就算沒有和香港老一輩大亨平起平坐的資格,但至少引起了他們的重視。

尤其是霍家。

張懿和霍家的關係一直很微妙。霍家小姐拜在張懿門下學功夫,霍家公子霍震宇和張懿合夥了不少生意。但這都屬於小輩之間的合作,霍家的長輩不過是出於放任狀態。當初給張懿面子,還多是看在趙晨曦那個洪門大佬的面子之上。而如今,對張懿的態度也不得不發生變化了。

當《飆風營救》在北美以六千萬的票房下畫,張懿的工作重心由外匯市場轉向了電影市場。

練武,拍電影,那才是張懿感興趣的東西。至於賺錢,張懿喜歡用錢賺錢,而不喜歡用人賺錢。

如今有了錢,張懿手上自然不缺少替他賺錢的人。事必躬親,那估計和諸葛亮一樣,累死了也活該。

有人賺錢,為了活著。而有人活著,就是為了賺錢。張懿活著,顯然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會只賺錢。

錢,自然不嫌多。但也不至於為了更多的錢,特意去做什麼。賺錢不是目的,只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

《變臉》的後期製作已經完成,但便沒有急著上映。連續幾部的票房火爆的電影,已經將香港電影市場的消費潛力消耗太大。因此其上映安排在了11月份下旬。

而和張懿有關的還有另外三部作品。和嘉禾合拍的《尖峰時刻》此時已經進入後期製作,而和袁和評合作的《霹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