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避其鋒芒,堅壁清野,漢軍遠道而來,補給困難,用不了多長時間必定會退去,到時候我軍再乘機襲擊他們,定能大獲全勝。”
都隆奇的話使得許多人都頻頻點頭,在大家看來,者隆奇的提議不失為一條穩妥之策。趙能沒有說話,只是看了看旁邊的衛律,衛律也沒有說話,正坐在那裡閉目養神,彷彿大帳內的一切與他無關。趙能也沒有急於表態,他想聽聽更多人的意見。
由於左右兩位賢王已經發了言,帳內眾將及裨王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大部分人更多地表示了擔憂,他們都怕與漢軍交戰,可他們又不願再來一次西遷,所以很多人都覺得都隆奇的辦法不錯,既不用與漢軍硬拼,也不用遠離這塊土地。漸漸地,大家的想法統一起來,該說的已經說了,發言的人也少了起來。
烏師廬看看大家討論的差不多了,是該讓趙能做出判斷的時候了,這麼多年來,基本上大點的事情,他都會徵求趙能的意見。他問趙能:“自次王,你的意思如何?”
趙能看看大家說得差不多了,這才站起身來說道:“我們來到這裡有二十年了,好不容易才在這裡站穩了腳跟,我想大家都不願意離開這裡,所以這一仗必須要打!”
說到這,趙能環顧了一下眾人,見大家都沒什麼意見,才繼續說道:“現在的關鍵是怎麼打,剛才右賢王提出堅壁清野的主張,這不失為一條妙計。不過本王認為只要有可能,還是早日決戰的好!”
趙能這話讓許多人不能接受,雖然沒有人直接問他,可從眾人的神態中可以看出,所有的人都想知道他是怎麼想的。趙能分析道:“首先,我們休養了二十年,完全有能力與漢軍一戰,許多人害怕漢軍,被他們打怕了,其實漢軍也是人,也做過我們的手下敗將,我們大可不必怕他們,我們從小生活在馬背上,難道在馬上作戰我們會輸給他們?其次,我們現在與以前大不一樣了,不僅有人放牧,還有人耕種,不可能象過去那樣來去自如,除非我們捨得放棄一半的財產。第三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這次,漢軍是康居人請來的,康居人在這裡生活了數百年了,對這裡他們比我們更加熟悉,如果我們撤走,他們就會重新佔據這裡,有他們在,漢軍是不會輕易撤走的。所以,我們要想繼續在這裡生存,就必須打這一仗!”
………【第65章 再次西征(6)】………
趙能的話引起了大家的議論,大家都在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趙能沒有給大家過多的時間考慮,而是轉過來問旁邊的衛律:“軍師,你有什麼看法?跟大家說一說吧。”
衛律也老了,雖然他才四十多歲,可頭髮鬍鬚都白了,他是漢人,可他比這裡的每一個人都要恨漢人,他是不會放過與漢軍一戰的機會的。他坐在那裡很長時間,想的不是要不要打,而是怎麼打。現在趙能問起,他才慢慢地睜開眼睛,說道:“自次王言之有理,大家都知道這場仗關係到我們的存亡,勝則存,敗則亡。可大家都忘了一點,這場仗也是奠定我們在河中地區地位的一仗,如果勝了,我們不僅能生存,還能統治這裡的一切,除了漢軍,誰也無法與我們匈奴對抗!”
衛律的這番講話更象是戰前動員,讓在座的都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衛律並沒有說完,他繼續說道:“漢人有句話,叫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匈奴與漢人的仇恨超過百年,現在漢人得勢,他們會跟在我們後面窮追猛打。你逃出千里,他就追出千里,你逃出萬里,他就追出萬里,對於這樣的一個對手,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徹底打敗他們,讓他們再也不敢打我們,要讓他們看到我們匈奴的旗幟就望風而逃!”
衛律說完之後就坐了下來,繼續閉目養神。帳內再一次恢復了安靜,過了好半天,烏師廬才從他的講演中回過神來,再次問大家:“諸位還有什麼話要說?”
“戰!把漢人趕回去!”不知是誰叫了一聲,很快,帳內所有的人都發出了同一個聲音,都要求與漢軍決一死戰。
趙能沒有再說話,他只是面無表情地注視著帳內眾人激動的情緒,同時偷偷觀察著衛律,當他看到衛律用手撣了撣並沒有灰塵的前襟時,趙能放心了,因為他知道,這是衛律的一個小動作,只有在他胸有成竹的時候才會如此,這說明他已經有了破敵之策。
張全趕在下雪前帶著漢軍主力趕到了輪臺,一時間,小小的輪臺駐紮了十幾萬大軍,連營數十里,好在李仲元已經把吃的用的都送來了,郝平山也做了大量的準備,才讓這麼多人安全過冬。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的時間裡,整個西域,乃至整個漢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