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3 / 4)

小說:戾太子重生 作者:江暖

繼續放牧,又會說漢話的送到北疆放牧,反正這次繳獲的牲畜多;如果願意當兵也可以,不過最好原來就是奴隸;其他的就送去修路,現在這個最重要。”

劉據又問:“這次俘虜裡還有不少年輕女子,怎麼處理?”

“這更好辦,看看有沒有當兵的願意娶他們,沒人要的就嫁給那些胡人俘虜,反正他們對長相不在意。”張全是記得飛鷹說過的話:老婆越能生越有用。

劉據點點頭,表示同意:“這個辦法可行,聽你這麼一說,這次抓的俘虜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要和霍光他們說一聲,俘虜越多越好。”

“小孩子也要,”張全不忘叮囑一句,顯然他是受李仲元這個人販子的影響,“小孩子可以送給李仲元,他那缺人,小孩子到他手上,不出三五年就能用了,說不定還有大用。”

“好,就交給你們,希望北方的胡人夠你們用的,不然我還要讓人出海幫你們抓了。”

聽了劉據的話,張全有點發呆:天啦!怎麼聽他的話感覺自己和十五、十六世紀的奴隸販子很相似?

………【第35章 擴軍備戰(1)】………

終於等到神箭營的營地全部完工了,經過近三個月的突擊建設,原來的細柳營已經完全換了面貌。因為原來的細柳營可以容納五萬人,現在神箭營只有兩千人,所以營地裡的帳蓬數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而且每個帳蓬的人數也只有標準的一半,原來的校場也減小了一半,只是加固了點將臺,除此之外還有新建的一個野外訓練場和眾多的後勤補給設施,比如馬廄、庫房、救護所、伙房什麼的。

李仲元的工匠坊就在營區的旁邊,佔地面積雖然小的多,但人數卻不少。其實李仲元在這裡只安排了木匠和鐵匠兩個作坊,這裡的負責人就是墨軒,而墨軒又把日常的管理交給了他的徒弟陳蒙,自己則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產品的開發,以及李仲元提供的各種有趣的實驗上。這裡對外宣稱是考工令特別設立的一個專門為神箭營生產裝備的一個基地,其實是生產傢俱的傢俱廠,以及新型武器的實驗場,當然,現在的新型武器還侷限於各類冷兵器及防護裝備。李仲元特別要求的碼頭也在附近,這樣可以便於種類原材料的輸入及成品的輸出。至於陶器、酒坊等與軍事無關或關係不大的產業不便於放在這裡,李仲元都在別的地方加以安排。

在河對岸,李仲元還建了一個類似於學校的童子軍營,這個童子軍是由劉據出面向皇上請求建立的,把建章營中的兒童要了過來,包括一個女兵營,兩個少年營和一個兒童營。主要任務就是讀書識字和習武,女兵營還要學習醫療救護,少年營都是八到十三歲的少年,李仲元還讓工匠坊的工匠來教他們各種技能,這也是神箭營與工匠坊的後備人才庫。

現在三處營地大約有八千人,張全和李仲元特意為以後擴軍做好準備,如果需要,把工匠坊搬走,整個細柳營稍加調整就能容納十萬人。

除了營地的變化,張全還對軍制作了改革,在現有軍制允許的條件下適當增加了一些後勤保障分隊。神箭營是步兵營,它不象一般的營有五千至兩萬人,因為神箭營不足兩千人,所以張全把主力分為三曲六屯十二個隊。他按照漢軍的編制五人為伍,二伍為什,十個人中有一個什長一個伍長,各負責一個五人的戰鬥小組;十什為一隊,設隊率與隊史各一人,同樣可以把一隊分為兩個各五十人的分隊;每兩隊為一屯,一共編為六個屯,共六個屯長,這比一般漢軍屯的編制要小得多,張全這也是為了多訓練一批將領而考慮的;這六個屯又分為三個曲,各由三名軍侯負責。

除了主力步兵之外,張全又設立了親衛、工兵、輜重三個隊,每個隊也是一百多人,其中輜重隊裡有一個軍馬保障小隊,專門負責全營的軍馬護理,其實他們這個營只有二十多匹馬,加上幾個將領自己帶的馬,不足四十匹,只要架子搭起來,以後再擴充就方便多了;親衛隊包括一個通訊小隊,現在還是以口頭傳遞命令為主,以後會藉助一些簡單的工具進行訊息的傳遞。神箭營還有一個偵察分隊、一個醫療分隊。這樣全軍達到了一千八百人。

張全對於軍官的挑選也比較重視,因為神箭營計程車兵多數出生於邊地,或是長於軍營,所以人人都有一定的功夫,還有相當一部分還會騎馬,至少比張全騎得好。再加上皇上給的李鋒一夥,還有霍光送來的五六個軍官,所以張全暫時不缺人才。他親自任命了屯長及軍侯,還有親衛、工兵、輜重三個隊率。三個曲的軍侯分別是周家羽、李鋒、郝平山,陳文博和丁虎有周家羽手下屯長,李勇承、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