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2 / 2)

常言說,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工作和休息,勞和逸,是對立統一的。

《黃帝內經》很早就認識到了人體生命活動的這種基本形式,提出“五傷”之說,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久”就是“過”,超過限度。無論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都必須勞逸適度。明白這些道理是容易的,實行這些道理就不那麼容易了。薛福辰是一位精通醫術的名醫,曾因入宮給慈禧太后治病而名噪一時,但是,他只活了58歲就病死了。什麼原因呢?“用心過度,內受損而不自知。”原來薛福辰在事業上“用心本專”,已夠傷神耗精了,可是他在醫務之餘,又嗜棋如命,常常“秉燭達旦,或演棋譜,或與客對弈”(《庸庵文別集》卷六)。他的前妻王夫人因為他下棋無度又不聽勸阻,氣沖沖將圍棋扔到井裡。可是,王夫人死得早,而薛福辰又舊習不改,過分貪棋,以致耗盡精力而早逝。

在從事腦力勞動的知識分子當中,不少人卻是因為在事業上用心過度而損壽傷身。李白憐憫杜甫寫道:“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杜甫未能長壽,當然還有生計艱難的原因,但他過分執著於詩歌的創作不能不說是原因之一。杜甫等文人是因為沒有條件去追求養怡之福,那麼對於有條件的人來說是不應當忽視的。宋人倪思對此算是看得真切了,他說:“造物勞我以生,逸我以老。少年不勤,是不知勞也;老年奔競,是不知逸也。天命我逸,而我自勞,以取困辱,豈非逆天乎。”(《金鉏堂雜誌》)

其次,知逸切勿過逸,“過逸成恙”。一個人如果過於安逸、閒散,長期不從事勞動,會影響體內氣血的正常活動,產生一系列病理變化而導致“逸傷”。“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這是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的主張。

“小勞”既指體力勞動,也指腦力勞動。無論是否知識分子,經常用腦是有益於健康的。俗話說:“常用腦,可防老。”古今中外,大凡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一般都長壽。我國科學工作者曾對秦漢以來至上世紀40年代末的3000多位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和思想家的壽命進行了統計,算出其平均壽命是歲,比一般人的平均壽命高出30歲左右。國外也有學者對16世紀後歐美的人口進行過分析,那些平時用腦最勤的發明家、科學家的平均年齡為79歲,如愛迪生84歲、伽利略78歲、牛頓85歲、達爾文73歲、愛因斯坦76歲、福克雷114歲、羅素98歲等等。現代科學研究證明,一個人經常用腦,不但不會加速衰老,反而能夠延緩衰老,防止老年性痴呆。

腦力與體力要結合,要堅持體育運動或體力勞動,並且從年輕時就要打好基礎。南宋愛國主義詩人陸游一生坷坎,卻能高壽享年85歲,是與他平時注重養生健體分不開的。他曾自稱“六十年間萬首詩”,平均兩天要作一首,如此頻繁而緊張的腦力勞動,如果沒有強壯的體魄是難以持久的。所以,陸游十分注意養生,除注意起居養生、精神養生和飲食養生外,在運動養生上也頗為注意。

他從小就熱愛體育活動,喜歡打馬球,青年時期是一員球場健將。他詩中記述道:“軍中罷戰壯士閒,細草坪郊恣馳逐。洮州駿馬金絡頭,梁州球場日打球。”生動地描寫了郊外打馬球的場景。晚年回鄉之後,他勤務農事,以此調理身體,並把參加田間勞動和讀詩、寫詩聯絡起來,創作了大量具有田園氣息的詩歌。如:“小園菸草接鄰家,桑柘陰陰一徑斜,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他還注意堅持每日打掃環境衛生,把一些小勞小動也當作健身之法,“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掃地。既省課童奴,亦以平血氣。按摩與導引,雖善亦多事,不如掃地法,延年直差易。”

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生活節奏空前加快。要想適應社會的要求,我們不能不發揚諸葛亮鞠躬盡瘁的精神,努力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同時也不妨取法於陸放翁,注重多途徑養生,尤其是運動養生,以保證勞逸結合,身心健康。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書末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