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觸目菩提的現量境

二、水月相忘的直覺境

三、珠光交映的圓融境

四、飢餐困眠的日用境

第十一章 李商隱詩歌中的佛學意趣

一、對無常幻滅的深切體驗

1.無常迅速,生死事大

2.萍飄梗泛,升沉無定

3.求不得苦,愛別離苦

二、超越痛苦的禪學觀照

1.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2.不二禪觀,何圓何缺

3.把握現境,隨緣自適

4.詩佛摩詰,情禪義山

5.錦瑟無端,禪情有跡

三、耽著色相的執迷歌吟

1.認幻成真,執迷不悟

2.禪意深淺,且當榷論

結語

後記

附錄

一、主要參考書目

二、近百年禪詩研究論文要目

序言

方立天

禪宗是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宗派。禪宗因主張修習禪定而得名。它的宗旨是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禪宗是儒道釋三家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在思想史、文化史上起過很大的作用,有著特殊的意義。禪宗所蘊含的對本性的關懷,以及由此出發而展開的處世方式、人生追求、直覺觀照、審美情趣、超越精神,凸現著人類精神澄明高遠的境界,從而保持了它對禪宗愛好者的持久魅力。

禪宗,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以其特殊的內涵與神韻,歷來吸引了眾多學者的關注與研究。這種研究,正日益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喜人景象。

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禪宗研究以文獻學、歷史學的方法為主。20世紀30年代,敦煌佛教文獻的發現,歷史學理論與傳統的文獻考據結合,使禪宗研究出現了新氣象。如胡適即是以文獻學的、歷史學的視角研究禪宗,他的《楞伽宗考》、《荷澤大師神會傳》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自成一家之說,具有開創意義,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影響了禪宗研究的方向。1949年以後,人們常用哲學的方法論述禪宗歷史、思想,側重於揭示禪宗的思想價值。進入改革開放的80年代以來,禪宗研究領域出現了相當活躍的景象,有關學者從不同角度和側面撰寫出一大批研究成果。

其一,採取以文化研究為中心的方法進行研究。這類研究熱心於討論禪宗與文化的關係,作品有葛兆光《禪宗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顧偉康《禪宗:文化交融與歷史選擇》知識出版社,1990年,陳兵《佛教禪學與東方文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等。

其二,採取文獻學的方法進行研究。如郭朋《壇經校釋》中華書局,1983年,楊曾文校寫《敦煌新本六祖壇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楊曾文編校《神會和尚禪話錄》中華書局,1996年,周紹良《敦煌寫本壇經原本》文物出版社,1997年,李申、方廣釒昌《敦煌壇經合校簡注》 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等。

其三,採取思想史方法進行研究。這方面的成果如洪修平《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潘桂明《中國禪宗思想歷程》今日中國出版社,1992年,杜繼文、魏道儒《中國禪宗通史》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葛兆光《中國禪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麻天祥《中國禪宗思想發展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吳立民、徐蓀銘主編《禪宗宗派源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楊曾文《唐五代禪宗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等。

其四,採取比較的方法進行研究。這在對禪宗與文學關係的研究上表現得相當突出,湧現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如陳允吉《唐音佛教辨思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賴永海《佛道詩禪》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年,周裕鍇《中國禪宗與詩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孫昌武《禪思與詩情》中華書局,1997年,季羨林《禪和文化與文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8年等。

通觀這些著作,成果相當喜人。但我們為這些成果感到欣慰的同時,也發現在禪宗研究中,還留下了一些未曾涉足或涉足較淺的領域,等待著致力於禪宗研究的學者進一步調適視角、填補空白。吳言生博士的禪學三書,為禪宗研究百花園增添了春色。

吳言生曾師從著名學者霍松林先生,在陝西師範大學文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