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芸道:“正是。在路上走了三個多月,知縣太太原籍在何處?”
“山西平陽府。”
世芸走了一路也將那圖志看了一路,一些大的地方那還是知道的:“我記得是跟潞安府在一處,潞安府的潞綢是天下有名的。”
郝太太連連的點著頭,扯了自己身上的衣裳:“我這衣裳就是潞綢做的。”潞綢是她們山西除了老陳醋之外,最值得驕傲的事,是作為貢品上貢皇上御用的。這裡的愚婦不曉得好處,只看重那寧綢之類,只以為天下只有寧綢之類,真是坐井觀天。
此時,一個僕婦走到郝太太身邊低聲同郝太太說了兩句話,那郝太太面上的笑容更深了。
她聽人說章教諭太太送來的東西是寧綢湖綢江綢各四匹,紈扇兩柄,香珠兩串,湖筆兩盒,徽墨兩端,這些到不怎麼樣,只是那裡面有幾樣首飾卻是值錢的。又聽老爺打發人來說,這位章家好像是世居京城的,讓她好生陪著。
她仔細地瞧了人家的規矩,丫頭進退得體,可比她家裡的那幾個丫頭有規矩多了。又是從京城來的,她聽人說過,京城那河裡的王八都比四品的知府多,她家老爺這七品又算什麼。這麼想了,口氣也變得親熱許多:“回頭章太太拿兩匹回去做件衣裳,最好不過的。”又留世芸吃飯。
一時酒菜擺了,知縣家的飯菜也很簡單,幾樣蔬菜,加了一隻雞。嚴奶奶看著一桌子的菜笑道:“好酒好飯的,也該有個唱曲兒的。我聽人說,大地方的人家吃飯都是有人唱曲的,是不是,章太太?”
世芸道:“也不是每回必有的。”除了大戶人家會養著幾個小戲子,女先兒,尋常的都是事先預備下的。想來章太太也沒預備下,這位嚴奶奶冒然提出到是落了這位知縣太太的臉面。
嚴奶奶笑道:“今日我也討章太太的臉面,聽一會兒。縣太太,且叫人出來唱一曲吧。章太太,縣太太這裡可有寶貝,難得一見。以前出來的時候可是個名角兒。”
郝太太亦聽聞京城那種大地方的人吃飯都是讓人唱曲的,便叫了家裡的一個叫銀姐兒的來唱曲兒。
第六十三章 日子(上)
銀姐兒抱著個琵琶婷婷嫋嫋地過來,她二十多歲,長得頗為清秀,只是一雙眼睛長得格外嫵媚。一站下,便嫋嫋下拜:“給太太奶奶納福。”
那說話的聲音最後還長長的拖著,還微微上挑,到是顯得抑揚頓挫。果然是個唱曲兒的。
郝太太卻不喜歡她,也不掩飾自己的不悅,隨即對世芸道:“章太太點兩支曲子吧。”
那銀姐兒立馬便送上一張曲牌名兒的單子:“還請奶奶點戲。”
世芸看了那單子,這上面到有許多她不曉得的戲名兒,也不曉得這位郝太太喜好何種戲目,便道:“我不大會點,還請知縣太太點了,讓我跟著聽一會兒。”
郝太太頗為受用,本來是因為瞧著她家有人在京城做大官兒,少不得讓兩分,可如今瞧著世芸對她有些奉承的意思,心裡又近了一分,可口中還在讓世芸點戲,卻一一同世芸說著:“這都是單曲兒,這‘玉合記’文縐縐的,我最不喜歡。這幾齣好,頗為熱鬧,只是只有她一個,到唱不出這個來。”
郝太太陪著世芸挑了許久也沒挑出一支來,世芸想了想:“不若揀你最常唱地兩首唱了。”她聽著郝太太的意思,這位知縣太太不喜歡文縐縐的戲碼,到喜歡熱鬧的戲。既然是在府裡備下的,郝太太最喜歡的幾齣那是曉得的。
那姨娘應了,開口剛唱了:“我見了他假惺惺,別了他常掛心……”
郝太太不快地叫停:“別唱你那些悲悲切切地,老爺如今又不在,你唱給誰聽?唱些喜慶的。”
銀姐兒只得換了一套詞《花眉序》的‘花月滿春城’。她唱的確實還算不錯,只是那雙眼不曉得是不是習慣,眼波流轉,轉動著便拋了個媚眼。想來是平日裡做慣了,一時也改不過來。
一時唱罷,銀姐兒放了琵琶走上前,又蹲了個禮兒。
這是討賞的。
嚴奶奶笑道:“銀姐兒,你這是又回戲班子了?你這麼站過來,我只當你又回了戲班子,這是來討賞的。”
銀姐兒羞了個滿面通紅,只是又喚了聲:“太太。”
世芸飛快地瞧了郝太太一眼,她的面上帶著點點的怒氣。就算是要奚落也該由郝太太自己來才是,哪裡要這位嚴奶奶出手,須知大狗還要看主人。
“唱得果然好。橫雲。”橫雲拿出五百錢給了那個銀姐兒。
郝太太的臉上這才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