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演藝學院的成立。尤德也是體藝中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的主要倡設者之一惟兩校要至他過身後才分別於1989年和1991年正式成立。
尤德在1982年1o月次在立法局表施政報告當中曾表示要“建立一個鼓勵市民展幹勁和進取精神的環境;只有在特別情況下例如正常經營受干擾、工人得不到公平待遇、或本港聲譽受損時政府才會對工商及金融界進行干預”。後來香港經濟雖然不景他亦曾親自率領貿易代表團訪問英國、日本、美國和中國以推廣本港的貿易又頒佈了不少管制和監察銀行、保險、證券、金融和貿易各行業的法例以整頓本港內部的情況。
尤德上任港督伊始中、英兩國元曾經在1982年的時候就香港前途進行會談。在會談初期英國相撒切爾夫人的立場十分堅定明確強調《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至今仍然生效。不過中方立場卻同樣強硬除了不願作出妥協外又表示中方必定要收回香港的主權。
尤德曾多次率領兩局議員前往英國與英國當局商討前途問題。其中有次在1983年6月3o日他曾率領9名行政局議員前往倫敦並在7月4日謁見撒切爾夫人。尤德一行人在7月7日返港後召開了記者會席間尤德公佈了即將召開的中、英談判中英方代表團的成員名單。當中尤德被包括在內而且在成員名單名列第二。有記者問及尤德代表何方出席談判尤德則指自己是“以港督的身份代表香港市民參加談判”事件立即引起了廣泛討論。翌日7月8日中國外交部言人表示“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會談是中、英兩國政府之間的雙邊會談。尤德先生是作為英國政府代表團的一個成員參加會談的因此他在會談中只代表英國政府”結果英國外交部不久即作出澄清指尤德“當然作為英國代表團的成員參加會談”。
中、英代表團雙方在1983年7月正式就香港的前途問題展開談判。但期間談判一度未能取得共識和進展遂促使港人的信心受到動搖並引了一輪信心危機。在1983年9月受中、英談判陷入僵局等因素所影響香港股市出現股災港元大幅貶值更曾一度跌至9。6港元兌1美元的歷史低點市面上隨之出現搶購糧食等情況多間銀行亦出現擠提。港府其後在1o月15日宣佈實施聯絡匯率制度以7。8o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與美元掛鉤才得以維繫港元穩定。
雖然港元匯率得到穩定但香港市民仍舊對香港前景感到憂慮。在1984年1月港府批准調高計程車的牌費和次登記稅結果不少計程車司機在九龍城集結引起小規模的騷亂。其後在同年3月28日英資的怡和洋行宣佈把總公司由香港遷冊至百慕大即被社會各界視為英國有意撤資結果對香港的前途更為擔憂。
英方在1984年年中立場開始軟化表示將在1997年放棄香港的主權和治權中、英談判於是出現了明顯的進展。最後在1984年12月18日雙方終於簽署了《中英聯合宣告》確認英國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遂由此步入了所謂的“過渡期”。在“過渡期”期間為了安撫民心尤德提出興建第二條連線香港島和九龍半島的海底隧道以及興修由屯門至元朗的輕便鐵路。在1985年9月26日他又落實了《代議政制綠皮書》於立法局選舉中以間選手法產生24個議席。
但是港人對香港的信心未有因為前途明朗化而回復。相反不少港人在《中英聯合宣告》簽署後得悉英國政府無意向香港人給予英國護照以及居英權又對中國對香港作出管治感到憂心結果觸香港出現了大規模的移民潮。當時社會上有能力的市民都選擇申請移民到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等地但由於港府擔心會引起恐慌尤德一直也不願公佈確實的移民數字。此外斐濟、玻利維亞和貝里斯等小國更紛紛來港開設辦事處企圖吸納投資移民。移民潮在此後一直持續至主權迴歸前夕才稍為出現“回流”的現象。
《中英聯合宣告》的簽署在當時的英國引起頗大爭論。一些人對於英國相瑪格利特…撒切爾能夠與中國政府達成這一協議感到奇怪。實際上英國在談判桌上並無多少討價還價的餘地沒法阻止中國收回新界又不能將香港分割而中國收回香港的決心也不可動搖。
然而很多評論指出英國在談判桌上的立場處於弱勢。香港並非一個軍事上可防護的地方再加上大部分的食水和食物供應來自中國內地的廣東省在經濟上乃至於雙方協定上只歸還新界給中國保留香港島與九龍半島是不可實行的。
在2o世紀8o年代初期市民在不能預見香港前景的情況下對房地產市場有可能崩潰導致整個香港經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