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不見天日。地勢卑溼,到處都是毒嵐惡瘴,彩霧蒸鬱,映日生輝。崖壁叢草之間,蟲蛇亂竄,見人昂首追噬,乃是個極險惡的所在。
楊逍御劍而來,停至半空四下一番巡視,果然,沒過多久,就在惡鬼峽的一邊,發現有長嶺前橫,甚是險峻,他所尋之處便在這山嶺之中,心中甚是歡喜。因為原著中曾經言及,此處不僅惡鬼峽住有邪派中,左近不知何處還隱居了一位正道中的能手,此人也是知曉此處典籍的奧秘,只是因為門派淵源未曾動過心思而已。
楊逍自跟朱洪交了一次手之後,愈發的小心,更加的不敢小視這個世界上的修行者,生怕自己此行又生波折,雖然此人不是看護此物的,但誰知會不會因為門派淵源之故橫加阻撓?
再者,他只知道合沙奇書是蒼在山中蛇王寺中,但卻並不知道確切的地址,因此只能駕馭飛劍在半空之中找尋,不過為了防止意外,還特意將劍光隱去。
不過,尋了這麼久的寶,總算是叫他尋到了一點軌跡,不久之後,他就在山中一片廣坪上看見有座廟宇,趕忙降下劍光。
這廟宇雖然僻處荒山,年代久遠,牆粉殿瓦大半調殘剝落,但廟牆殿字卻是好好的,一點也沒有坍塌。廟前還森列著兩行一般大小粗細的桐樹,土石平潔,雖已寒冬時節,並無殘枝腐葉,彷彿常有人在這裡打掃一般。廣坪下面,順著山坡開有許多田畝,其形如八卦,高高下下,大大小小,層次分明,錯落有致。
見此情景,楊逍再與原著中兩廂對照一番,愈發肯定就是此處沒錯了。
原著中所說的藏書之處,住有兩個大人,乃是姐弟,而且多番描述基本就跟眼前場景一般無二,唯一有所差別的也許就是原著中所描繪的乃是春季,此時卻是冬季罷了。
他心中既然已經肯定,當下連忙向著廟中飛去,進了廟門一看,門前有兩尊神像,金漆業已剝落。過了頭門,便是一個大天井。當中人行道路用石板砌成,寬約一丈,長有十丈,直通大殿。路形是個十字,通著兩旁的配殿。正路兩旁也種著兩排桐樹,時值秋季,偶有落葉飄地。殿宇雖然古老破舊,卻甚高大莊嚴。再往殿中一看,殿門已不知何在。神案上五供俱無,神像多半殘落。
楊逍高興之餘,也不多看,徑自往後殿行去。二層殿落內,樹木、天井俱和頭層相差無幾,只是後殿門窗戶牆及神像俱都撤去,只剩一座殿的骨架,與亭子相似。裡面有一個極大石灶,上面放著一口大鍋,見邊沿上還鑄有年代,卻是宋時行軍之物。
灶旁還有一條丈許長的青石案,陳設著許多廚中應用之物,柱上幹獸肉累累下垂。這些東西,無一樣不比常人所用大出好幾倍。除此之外,一邊橫著一個神案,鋪著一床麻制的被和一個竹枕;另一邊橫著一塊長及三丈、寬有八尺的青石,甚是平滑。石上空無所有,只靠裡一頭,有一塊二尺多寬、四尺多長的玉石。餘者還有一些農具,形式古拙,大小不一。
楊逍趕忙取過大石上橫著的那塊玉,用手一託,覺著甚輕,瑩潔晶明,寶光外映。他知道,合沙奇書就在玉中,不由得為之大喜,當下連忙收入乾坤袋之中。
寶物到手,楊逍也就寬心了許多,念頭一動,想起此處蛇王寺內還有一個萬年金蛛結成的金絲網,此物最擅收取異類內丹真元,更兼有剋制毒蟲蠱物的無上妙用,若能得到也是一樁異寶。
記得原著中說,此物乃被居住此地的大人姐弟時常置於廟門之後。前去一看,果然有一個顏色紅紫,大有丈許,形如魚網的軟兜,下面被一個三叉樹枝繃著。看上去非絲非麻,觸手粘膩,紋孔又細又亮。用鼻微聞,還有一般奇腥之味刺鼻,一般人不知道,還道是個破漁網,但楊逍既然知道此物便是金絲網,乃是罕見的異寶,當下連忙將金絲網收起,離開這裡。
一路御劍飛行,直到莽蒼山腳下,他方才尋了個荒僻山洞鑽進去,連忙七手八腳的佈置好禁制,準備取出石中藏書。
這玉石之中一共藏有兩部道書,乃是當年合沙道長所留,此人乃是與峨嵋派開山祖師長眉真人的師傅樗散子一輩,所練就的先後天五行真氣可謂是獨樹一幟,不僅生克由心,變化無端,更是少有能敵峨嵋派有無形飛劍的上乘妙法。
雖然已經煉有純陽真訣和天遁劍訣,但是,這等上乘妙法,萬萬沒有嫌少的道理,一念思及,楊逍便愈發的急不可耐。
他連忙將玉石自乾坤袋之中取出,隨之,便就運轉純陽真訣,想將玉石破開,不料用盡千般方法,萬等氣力,徒費了半天氣力,終究破那玉石不開。直到這個時候,楊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