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一片廢墟,任誰也不願意,是以多以肉搏。毀天滅地的手段倒是極少使用。少了這些巫妖滿天下的廝殺掠奪。洪荒生靈卻是得到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多有那靈物得道或者來歷不明者開始出現在洪荒大陸,行走遊歷,卻是為了拜師之事。原來巫妖大戰,普通修行之人雖沒有親見,卻也有所耳聞,那等慘烈場面,倒是嚇壞了不少人心肝。
於是開始有人四處尋訪名師,一是為那玄奧的修行法門。洪荒世界不同以後,眾多修行法門還沒出現。而那些大神的道法也沒有以後外傳的那麼氾濫。很多人都是靠本能修行,朝吞暮吐,採集天地靈氣,洪荒靈氣充盈,法力增長倒也迅速,只是那道行卻是不見長進,修大道,卻不入道之門者,不知凡幾。
二來卻是想要尋得一處好的庇護,免得日後大難來時遭了無妄之災,若得高人庇佑,倒是可以安心參那天機大道,長誦黃庭。
巫妖大戰對眾神的影響卻是更為深遠,兩族的強大破壞力,卻是真個讓那些大神通者們都為之汗顏,那盤古真身的強大威力,實在是讓眾大神通者都有種濱臨身死的錯覺,有些太過恐怖!
眾大神通者膽戰心驚之下,倒都有了一番考慮。
五莊觀率先向整個洪荒宣佈,此後閉觀不出,謝客萬年,鎮元子和紅雲二人倒是遁世更深了,從此打定主意,堅決不再外出,好好參悟大道,免得日後如那巫妖二族一般,身殞化無。
其他幾人倒是恰恰相反,先是三清之首的太清道人下凡,路過一座大山,見一人面山而跪,好奇之下一詢問,卻是一苦行拜師之人。此人倒也是靈物得到,天資非凡,一直苦尋明師,專往那大山名川跑,每至一處,也不管山中是否有明師,必定跪拜三月,三月無功後,再去下一處。
太清道人修行之法,倒也講究些無為,須得大恆心,大毅力者方能習得。乍遇此人,掐指一算,卻是正與自己有那師徒之緣,而且其心智彌堅,倒是一璞玉。於是,太清道人隨即便就收下他為徒,賜名玄都,也不再遊歷,徑直迴轉崑崙山去了。
玉清道人的做法倒與太清道人不同,他直接傳話洪荒,凡是有緣之人,除去巫妖二族,皆可來崑崙山拜師。一時間群情激奮,不知其數的人衝往崑崙山。眾人到了那崑崙山,卻是不能悠然而入,與早前想象的所差甚遠,原來那崑崙山卻是布了一大幻陣,能過者,才可為玉清之徒。最後一共十三人過了幻陣。玉清道人倒也爽性,立刻便就收了其中十二人為徒,盡皆賜了名,正是那日後闡教十二位金仙主兒。最後單單留下其中之一人,卻是一個面貌似慈善者。
“敢問大仙為何不收小人為徒。”面貌似慈善者有些忿忿不平,自己也算中規中矩地過了那考驗,怎的卻不能拜師?
“你畢竟也是昔年紫霄宮中的聽道之人,與我有師徒緣,卻無師徒分,不過,你終歸過了那考驗,不與你個交代,終是不好。”玉清道人想了想,道:“你也就暫且為我門下記名弟子,也不用敬愛師門,隨時亦可離去。”
那人也不再強求,當即應聲拜道:“燃燈徒兒拜見老師!”
上清道人行事卻不似那般麻煩,直接在洪荒大地上選了處地頭,略施**,擺下道場,日日講那鴻鈞大道,凡來聽者,有緣收之為徒,無緣卻也計入名下。頓時,洪荒又掀起了玉清道人收徒後的一陣狂瀾,各種靈物得道抑或妖族散修,齊齊去拜入了門下。
上清道人見得自己講道,萬人來朝,卻也高興莫名,最後卻是收了數十位弟子,其中倒也有幾人頗讓上清道人頗為自得,正是那三宵,三母和那多寶等人,其餘人等全部納為記名弟子,一起帶回來了崑崙山。
上清道人一回山門,玉清道人老臉立刻便就拉了下來。
“上清,你卻是好生不明道理。收徒也罷了,怎的胡亂一氣,帶回萬人弟子,最不該地卻是巫、妖摻雜,多為飛禽走獸類畜生。天道有序,收徒講究資質與機緣,怎似你這般。”玉清道人一看偌大個崑崙山,如今卻是搞得烏煙瘴氣,哪裡還有半分仙境福地的景象,當即勸道:“莫不如遣散大部,留下少許,傳得道統,卻也夠了。”
“玉清,你莫欺人太甚!大道之下,千條皆是道,我願讓我的道傳給這洪荒眾生,卻不似你那般敝帚自珍。平時我不與你計較,今次我收徒你也要指手畫腳,真個以為我怕了你不得。”上清道人也是老大陣火氣,本以為自己收徒眾多,必然把兩位師兄比了下去,卻不想剛回山,便遭了玉清教訓,心裡老大一陣不願意。
聞言,玉清道人頓時勃然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