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小說:中國民間禁忌 作者:懷疑一切

,克子剋夫。只有男人才能挺胸抬頭,女人則要低頭細步,最好是靠牆根躲著男人走,把男子的夫權優勢再鼎趁的高高的,才符合男權社會的崇尚。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古時在婦女裙邊或鞋面上綴上一些小銅鈴,便稱之為“禁步”。如此一來,婦女行時跨步稍大,即叮噹作響,於是自己便恐失禮而緩慢下來。《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雲:“金銀珠翠插滿頭,寶石禁步身邊掛。”漢族人舊時要求婦女“目不斜視”、“走不露鞋,笑不露牙”、“言不露齒,外不露面”。京劇藝術家程硯秋在談到古典戲曲表演時曾提到鳳冠上的挑子和民間婦女的艾葉鉗子,他在《程硯秋文集》中寫道:“就以鳳冠上的挑子來說,它就和封建時代一般婦女耳上戴的艾葉鉗子有著同樣的作用,艾葉鉗子很長,垂在耳下,搖擺在臉的兩邊,看著是一種很美觀的裝飾品,其實它的原意並不單純的是為了美,而是一種限制婦女自由所採用自我管制的刑具。穿上官裝、戴上鳳冠,如果你想左顧右盼一下,也不能稍有自由,否則鳳冠上的挑子,會打在你的臉上,給你敲一下警鐘。民間婦女的艾葉鉗子也是一樣。”在坐姿方面,景頗族忌諱婦女坐時託著下巴,以為這是哀悼的姿勢,不吉利;婦女坐時,忌諱蹺二郎腿,以為不雅觀,不像安分守己的好女人;古時婦女還忌諱兩腳向外岔開坐著,即“箕踞”。《禮記?曲禮上》雲:“坐毋箕。”有人考證,說這是因為古代下衣不全,恐箕踞露下體,構成大不敬。《韓詩外傳》、《列女傳》中都有此類事例的記述。不但行動言笑受拘束,連睡著了也有忌諱的。俗語“男人鼾田莊,女人鼾空房”,即是說女人忌諱睡覺打鼻鼾的。男人打鼾不要緊,非但不要緊還會打來田地莊園;女人打鼾就不吉利了,是要妨死丈夫的象徵。

既然男女不能平等,不能一視同仁,不能平起平坐,那麼就要分個高低強弱了。中國民間一直有著男尊女卑的民俗信仰,“男人大丈夫,女人小豆腐”是至今流傳在童謠村語中的俗話。在這種思想的基礎上,民間俗信中便有許多忌諱男在女下或女在男上的信條。比如,假如男人在樓下,婦女禁忌上樓。必須上樓時,要示意男人避開,否則是大不吉利的。阿昌族、布依族等都有此俗信,並且禁忌婦女住在樓上,尤其忌外來的已婚婦女住樓上,說是怕衝犯了祖宗。這種忌男在女下或女在男上的禁忌信條,還擴延到衣物用具方面。白族、阿昌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漢族等許多民族都忌諱女人從男人使用的工具如扁擔、鋤頭、犁、耙、刀、槍、馬鞍子、馬鞭、套馬杆等器物上跨過,更不能用腳踏在上邊;男人的衣、帽、行李等,女人也不能踏踩或跨過,更不能坐在上邊,否則對男子不利,就像女人從男人的身上跨過一樣,會發生不祥的事情。男人們也忌諱從晾曬著的婦女的衣褲下走過,那樣如同女子從男人的頭上跨過,是男人的恥辱和不幸。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就禁忌婦女的衣褲晾曬到過路的地方,禁忌婦女的衣褲曬得很高,一般婦女的褲子只能曬到廁所旁邊。

對婦女的性歧視和性壓迫甚至轉化成為道德問題。封建社會里,男子可以娶三房四妾,女人則要“從一而終”,不得有任何失節的情事發生。女人最忌失節,失節便無顏面見人,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過去,許多婦女被封建禮教逼死在這一名下。民間習俗常以為妻必敬夫,視“怕老婆”、“氣(妻)管炎(嚴)”為一種值得嘲笑的反風俗現象。女忌不柔順,不從夫;男忌“懼內”、“管不住媳婦”。這種風俗在絕大多數民族中都存在。阿昌族認為“婦女當家家不富”,因而禁忌婦女當家作主;傣族(德宏)也忌婦女掌握經濟;

洱源西山白族人中有“婦女無喉嚨,說話不算數”的俗話流傳;崩龍族群眾愛說:“騍馬不能戴鈴,女人不能比男人。”漢族對婦女的賤視,從稱謂上也看得很清楚。舊時,男人對外稱自己的愛人,很少叫“媳婦”的,一般只說“我家裡的”、“我們家做飯的”,或稱“賤內”、“糟糠”等等,簡直不把婦女當人看。舊時婦女一般沒有大名,只有孃家姓,出嫁後,再加上婆家姓,婆家姓還要加在孃家姓的前邊,稱作“××氏”,這就算是婦女的名號了。可見不論是在社會上還是在家庭中,婦女都是受歧視受壓迫的。現時期,男女平等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婦女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歧視、壓迫女性的習俗是根深蒂固的,很難一下子消除,因此在生育、教養、升學、就業等等社會問題上仍然有所反映。

性褻瀆禁忌

男人和女人都可能褻瀆神明,尤其當被敬祀的神祇是有性別的而敬祀者又屬異性時更為警覺。漢族農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