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2 / 4)

小說:宋之梟雄盧俊義 作者:冷夏

民。把這些土著看成是盧俊義很喜歡的一個歌手張惠妹的祖先。想象著這些土著們正在唱著綿地青山百里長呀。巍巍聳起像屏障呀喂。青青的山嶺穿雲霄呀。白雲片片天蒼蒼呀喂”。盧俊義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心情輕鬆了許多。

流求。講起這個名字。盧俊義就生氣。也不知道誰起的鬼名字。真繞口。又容易誤認為是琉球。盧俊義下令給李俊和協助李俊經營流求的盧俊信。詔諭流求島和澎湖周邊的所有人。流求在李俊海軍到達嘉義時的那一天。正式更名為“臺灣”。

李俊海軍在北宋政和六年。即公元一一一六年。這一年的七月初八到達嘉義。七月初八這一天。也定為臺灣島的自由日。日後每一年的這一天台灣島上地所有居民全部放假。可以盡情狂歡。而且。至此開始。臺灣島上所有的地名。都依照主公盧俊義繪製的臺灣地圖。

臺灣太大了。義軍的人力嚴重不夠。就是再加上那些自願依附幫忙的土著人。也不能一下子將臺灣全面開。只能一點點地開始建設。先開的是淡水平原和臺北盆地。這裡距離山東半島最近。盧俊義派盧俊信帶著盧家家人、夥計。領著一萬願意出海展謀求更多田地和財產的山東、河北的流民。坐上密州船舶司的大船。從山東日照出海。經鬱州、舟山、洞頭。幾度補給。前往業已被李俊海軍佔領的淡水。暫設臺灣為一個府。任命盧俊信為知府。李俊兼任臺灣府地兵馬總管。盧俊信全面負責臺灣府尤其是臺北縣的屯田工作。

盧俊信在治臺之初。便清楚地意識到盧俊義交給他的任務已經不同於以往。他回信給盧俊義稱“為治之道。在於足食。臺灣土厚泉甘。膏壤未闢。當用寓兵於農之法。庶可以足食。”

當時的臺灣。平原盆地上一片片荒草。渺無人煙。只有山上有一些土著部落。這些土著平素以漁獵為生。不習耕種。將臺南平原為主的大片沃野盡數荒廢。卻正便宜了對這些沃土垂涎三尺的梁山義軍。當盧俊信開始墾荒時。現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他帶來的都是黃河流域山東、河北等地的農民。這些地方種植的多是小麥。幾乎從未種植過水稻。而臺灣溼熱多雨。不適合種植小麥。幸得那群澎湖人說他們會種植水稻。他們從澎湖遷移到臺灣跟那些土人交易得來的土地都用做種植水稻。但是那些澎湖人只有數百人。面對諾大的臺灣島來說。人力嚴重不夠。就浪費了土地資源。

盧俊信犯愁了。他飛鴿傳說給盧俊義講述了人力不夠的難題。盧俊義在山東也有同樣的問題。屯田和開礦人力都不夠。後來盧俊義想到了後代某些野雞大學拉生源的手段。東和臺灣建設上的爭取勞動力。隨後盧俊義給盧俊信回信。詳細講述瞭如何爭取更多勞動力的方法。盧俊信豁然開朗。他讓所有澎湖人返回福建去爭取他們同鄉來臺灣。規定只要拉來一個人。就給那個拉人的人一百文。如果你有本事拉來了一百人。你就得到賞金一萬文。即十貫錢。當然這個價格是對壯年勞動力而言。如果兒童婦女的話。賞金減半。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些從福建越海來到澎湖的人。大部分就是失去土地的。他們知曉福建人多地少的情況越演越烈。拉人容易。還能白得賞錢。都自告奮勇乘坐義軍的大海船回到了福建。福建本地人大多數都苦於地窮地少。一聽那些衣錦還鄉的人物說東邊那個大島土地是如何的多如何的富饒。都異常踴躍地離鄉背井前往臺灣。一年之中。福建的三百多萬人中流失了三十多萬去了臺灣。有些貪圖義軍賞金的澎湖人看剩下的福建人死活不願離鄉背井。便前去江西、廣東、浙江等地遊說。將臺灣描述成遍地黃金的寶島。將這些外省人都拉到泉州、廈門、明州等港口。再通知附近島嶼上駐紮的李俊海軍。由他們的船隻護送這些移民前去臺灣。數年內。被澎湖人遊說前往臺灣的非福建籍移民足有二三十萬。

本來如果沒有天災**。活不下去了。沒有人願意離鄉背井。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窩。這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鄉土觀念。但偏偏有了**。就是兵災。方臘義軍席捲東南數省。方臘的摩尼教仇恨地主士子。每到一地必殺盡官僚士子。而摩尼教內部也沒有培養出治政人才。方臘義軍展過快。很快他們的後勤就跟不上了。就只好劫掠地方。義軍很快變成了匪軍。兵災使得這些眷戀故土的鄉民們生活日益艱難。土窩窩已經變成了地獄。再聽到那些澎湖人的遊說。那邊又有一個天堂的召喚。他們便心甘情願地跟著澎湖人去了臺灣。

有了這麼多勞動力。盧俊信建設臺灣的信心大大增強。

撥出二**開礦。一部分人去瑞芳、金瓜石地區一帶開採金等貴重金屬。這一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