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3 / 4)

小說:宋之梟雄盧俊義 作者:冷夏

保證這些馬不死還能很快繁殖。確實是大功一件。日後騎兵地統領能夠封為大將地話。他皇甫端最起碼是一箇中將。

養馬地話。飼料消耗是一個巨大地考驗。一匹馬每日需要食物大約三十斤。飼料除了主食飼草外。還可喂麥糠、燕麥、大麥、豆餅等。一般都是精粗飼料交替餵養。如此計算一匹馬每年消耗飼料一萬多斤。盧俊義尋覓到地那個草場隱秘是夠隱秘。可是面積不大、牧草不好。根本支撐不了再多馬匹地餵養。盧俊義想起來一種植物。號稱是“牧草之王”。用來種植在這草場上應該可以支撐一些時間吧。

那種牧草正是苜蓿。是漢代引進中原地優質牧草。一般畝產一萬斤鮮草。一年能生長三到六次。苜蓿莖枝收割後能迅再生出大量新莖。因此每個生長季節內又可收割乾草一次至十三次之多。既可青飼鮮喂。也可調製成草粉。代替或部分代替精料。製成配合飼料。

那草場只有五千畝。原來地牧草很是不堪。自從種植了苜蓿後。一年可以收穫牧草達到三萬萬斤之多。這個馬場便足以餵養三萬馬匹。只是為了馬匹能夠自由跑動不圈養地話。這樣小規模地馬場還是保持五千匹馬以下吧。

這馬場初始有一千匹馬。其中種馬三百匹。生產母馬七百匹。馬匹地年自然繁殖率大約是百分之六十。成活率按百分之九十計算。每年馬群大約自然增加百分之五十。三年內馬群存欄數將達到二千八百匹。五年內六千匹。(當然這是在幾年內一匹馬也不出欄地假設下)。

而在皇甫端地精心照料下。這些馬地繁殖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成活率近百分之九十九。如此三年記憶體欄數將達到六千八百頭。

養了幾個月馬後,盧俊義有信心在日後組建一批強悍的騎兵北攻蠻族,同時也明白了,地理因素決非宋朝馬政失敗的主要原因,馬政在人不在地理,趙宋體制下沒有幾個官僚是真正重視養馬的。由此聯想,宋朝失去燕雲也不是最後淪亡的的理由。古人說,在德不在險,盧俊義說,在人不在險。國防天險丟失不是宋朝不敵遊牧民族的主因。宋朝是君昏臣暗,是戰略、方針、路線、政策的總失敗,這是根子。

………【第九十四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盧俊義除了收服原來水滸上這幾位顯赫的技術人才,還收容了上百位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這些人如果放在後世都是財寶,在宋代這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一切都是瞎扯。這些人均身懷絕技卻奈何不為世俗容納,一直窮困落魄,直到被盧俊義慧眼識得方才“金鱗不是池中物一遇風雲變化龍”。

不要小看這些武藝不濟外表平凡的傢伙們,在未來的戰爭中他們揮出的作用可能會是千百個武將都無法比擬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古今中外莫不如是。盧俊義吩咐下去要善待這些專家人才,都給予貴賓級待遇,最重要在職位設定上,給安道全等梁山人才和其他十幾個比較有領導力的人才定了行管級別,其他的人才都是分管級別。一來就是經理主管級別,拿著幾十貫也就是後世上萬塊人民幣的工資,這些人感動的淚如泉湧。曾幾何時他們被人正眼看過,曾幾何時拿過這麼多錢,這都是盧俊義盧員外盧大官人帶給我們的。這個時代“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非常健康,完全不像後世勞資關係那麼緊張互相的猜疑不相信,既然老闆這麼賞識這麼厚待,俺們就豁出俺這一百多斤了,都這樣暗暗誓。

宋代的科學家也可以說是整個封建時代較多的朝代之一,不亞於唐代和明代,而且由於這個朝代的開放性,鼓勵遠洋貿易,像地理、博物學家根本就不算家了,因為那簡直就是混飯吃必備的一樣。像本草學和天文學的大家蘇頌,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沈括,宋元數學**的先驅賈憲,“天元術”之集大成者數學家李冶,設為問答以擬於用的數學家秦九韶,多產的數學教育大師數學家楊輝,南方農學的開拓者農學家陳旉,以方證藥醫藥結合的醫藥學家唐慎微,撰寫《武經總要》的中**事技術的集大成者軍事技術專家曾公亮,印刷史上的里程碑明家畢昇,編著建築“法典”的建築學家李誡,寫的千古《通志》的鄭樵等人,星光熠熠。

而像一般的技術人才那更是不勝列舉,但是這也只是和那些肆意打壓科學技術目之為“奇技淫巧”的朝代如滿清做的對比,其實跟後來的現代社會比起來,那真是少之又少,像樣的技術人才估計跟後世的工程院士的數量一樣稀少。

所以盧俊義籠絡到這些人才的心情比後世某些大公司得到院士級人物加盟的心情更要激動幾分,但旋即他就放鬆了下來,是因為他不可能拿著後世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