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攻下了廟島群島,廟島群島所屬三十多個島嶼島嶼自南而北可分為三個島群:南島群包括南、北長山島、廟島和大、小黑山島,中島群有猴磯島、高山島和砣磯島等,北島群由大、小欽島和南、北隍城島等組成。總面積五十多平方公里;以南長山島最大;為十六平方公里。群島系由震旦系變質岩組成的古老山脈陷落而成,全為丘陵地形,坡陡壑短,起伏不平,海拔一百到兩百米。廟島群島位於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南與蓬萊相望,北和大連老鐵山相峙,扼據渤海海峽,當黃海、渤海分界處,形勢險要。控制了廟島群島,也就控制了遼國和金國的海路,雖然遼國和金國不以水師見長,也要杜絕他們海上奇襲的可能。
孫立的水軍6戰師到達蓬萊後,跟這裡的李俊海軍做了一番混編,從李俊海軍中選拔一部分通曉海戰的基層士兵和軍官充實到孫立軍中,再收編宗澤的一萬人馬,再招募登州沿海的漁民,最後編成海軍的兩個軍,李俊麾下是三萬海軍,編成一個轄有三個師的未滿編制的海軍第一軍,孫立麾下也是三萬海軍,編成一個轄有三個師的未滿編制的海軍第,孫立留孫新帶領一個團防守登州。留解珍、解寶各帶一個團跟李俊地海軍接防,來防守廟島群島,孫立自帶剩下的二萬四千人馬,配備上盧俊遊的密州船廠製造出的海船,橫渡渤海海峽。直撲金國業已佔據的遼東半島外圍地大長山島、小長山島、廣鹿島、獐子島、海洋島及其所屬島嶼。因為這裡後來設立了長海縣,盧俊義便稱之為長海群島,而不用它現在地長山列島,以免跟廟島群島的別名弄混,這兩個島群很容易搞混的是。廟島群島(有時候也叫做長山列島)那裡有南、北長山島,但是它們是緊挨著山東的,而長海群島(遼金時期稱為長山列島)那裡有大、小長山島,不過它們是緊挨著遼東的。
孫立地海軍第二軍就盤踞在長海群島那邊,收服那裡的海盜和漁民,擊潰小股金國水師。展壯大,半年內又展起了兩萬人馬,共計五萬人,夠了一個整編軍,孫立便命讓孫新帶著一個師的兵力防守登州和廟島群島,解珍調防到長海群島,帶著一個師的兵力繼續騷擾金國的遼東邊境,而孫立帶三個師的兵力,前去攻擊高麗半島外圍地諸多小島。6續攻下白翎島、大小黑山島,最後屯紮在濟州島上,擊潰了高麗的諸多來犯的水師。高麗,蟲豸一般的小小船,怎敵中華的大海船,更兼孫立的海軍6續裝備了神臂弓、弩炮和火炮,甚至後來又裝備了火槍,高麗這些沒有見過市面的棒子們都以為見到了天兵天將,被孫立海軍炮轟一陣子就繳械投降。然後被押往膠東做免費礦工。
孫立帶領三萬大軍不斷地侵擾高麗的南部和東瀛地西部。消耗這兩個小國的力量,等候主公盧俊義的訊息。等中原戰事進入平靜期時,就是這兩個小國滅亡之日。
孫立的五萬堅船利炮裝備起來的海軍橫行在渤海、黃海和日本海上,無人敢惹。不過孫立的海軍並不劫殺過路的海商,遼國、金國、高麗、東瀛等異族國的海商只收取三成的保護費,而大宋的海商則只收取一成地保護費。這樣地收取標準同樣適用於橫行在東海上的李俊地海軍第一軍。/
李俊的海軍第一軍跟孫立的第二軍的勢力分界點是密州,這裡駐紮了盧俊遊的海洋船舶司,船舶司既負責船舶製造,又負責梁山義軍跟各國包括宋朝的海上通商,船舶製造歸盧俊遊負責,海洋通商歸盧俊孝負責,梁山義軍開設了蓬萊、煙臺、威海、青島、日照、海州等多個通商口岸(煙臺、威海和青島都是盧俊義選定起名的),這些通商口岸都駐紮了孫立或李俊海軍的一個船舶司的兩大造船廠,分別有李俊和孫立的一個團兵力在此駐守,當然這些駐守兵力都是新招募需要訓練的,便一邊訓練一邊防守。
李俊的海軍第一軍開始的基地是海州的鬱州島,他原來的展軌跡是先以密州外圍的朝練島為根據地,逐步蠶食附近的小股海盜,繼而轉移到更大的靈山島,再蠶食更大股的海盜,有梁山根據地的支援,李俊穩紮穩打,終於展成了東海上最為強悍的一股力量。
靈山島,也稱水靈山島,位於膠州灣東南沿海中,距大6約10公里,島形狹長,南北約5公里,東西約1。5公里,面積約7。2平方公里,最高峰歪頭山海拔513米,是中國北方第一高島;在全國僅次於臺灣島和海南島,有“中國第三高島”之稱。因古籍中有“未雨而云,先日而曙,若有靈焉”的記載,故名。此島山高海闊,景象萬氣千;峰巒起伏,植被茂密,鬱鬱蔥蔥,如錦似畫。此島為典型的火山島,火山噴降落之角礫岩,歷經風化剝蝕,形成鋸齒狀山脊,育成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