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一行人在城煌廟遇刺,皇上得到訊息,震怒非常,立即下旨全城戒嚴,搜查刺客。太醫院裡所有的太醫也被派往傷者的家中診治,與此同時,還賜下無數的藥材。對於不幸死亡的幾家世家子弟,周昌帝也派了皇子輪流前往弔唁。其中,又以左家的左寄均和李家的李子翎最令周昌帝婉惜。甚至為兩人親自寫了祭文,以示哀悼。
對於搜查刺客之事,百姓們都很配合,一發現異狀,俱主動報告官府。短短几日,竟然抓到了兩個隱藏極深的刺客,可惜都不是活口,在被抓的時候兩人都咬開藏在牙齒裡的毒藥死了。
京兆尹羅大人都感嘆,最近做事真的順手多了。其實主要還是最近朝庭做事,頗得民心。畢竟哪個老百姓不希望皇帝仁慈,朝庭清明的?這樣他們才會有好日子過啊,對破壞這一切的人,他們深惡痛絕。發生行刺的那天,這些龍子鳳女世家公子小姐正在為百姓做事,這訊息讓那天經歷過的百姓一傳十十傳百,頓時京城及京城周邊的百姓都知道了。如此一來,老百姓們對那天的刺客完全沒好感,幾乎所有人都恨恨地想,這些人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得折騰得點事來,多好的年輕一代啊,等他們以後入朝為官,也是好官,能在這麼好的皇帝皇子和文武百官治理下生活,他們還不知足!
如此一來,民心達到空前的團結。羅大人弄明白底下百姓們的心理,不得不感慨民風純樸。然後羅大人一高興就上了一道摺子專門闡述此事的。
摺子裡甚至還有幾句老百姓讚美皇帝稱頌朝庭的大白話,周昌帝看了,龍心大悅,一掃幾日前的陰霾。對那天去救援基金會幫忙了的孩子又多了幾分喜歡,加上渠南那邊的救災工作已經井井有條地展開,於是他大手一揮,無數的賞賜飛往各世家。其中殷家謝家左家李家為最,賞賜比別人都厚幾分。
“殷家和謝家的兩個女娃,你怎麼看?”周昌帝剛放了賞,心情很好地喝著茶。
御書房裡就他們兩人,李德知道周昌帝問的是殷慈墨和謝意馨,他恭了恭身子答道,“皇上明鑑,她們一個是謝太傅的嫡孫女,一個是殷老的孫女,自然都是不差的。”
“你個老東西,成天避重就輕不說實話。”周昌帝笑罵了一句,然後看了一眼陪了他幾十年的老夥計,頗有點語重心長地道,“和朕也不說實話,難不成以後把滿肚子的真話都帶到棺材裡不成?”
李德討饒,“皇上,你知道奴才的,嘴巴笨,八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你就饒了奴才吧。”
“罷了罷了,問你我是白問了。”
“依朕看,這兩丫頭也像足了他們的祖父了,殷慈墨有大才,只是過於功利算計。謝家那個嘛,有德,嗯,還有點急智。先前有點傲,風評也不好,近段時間看來好多了。該如何安排她們好呢?”說到最後,周昌帝無意識地敲著楠木御案,雙眼微眯,其中精光閃爍。
李德守在一旁彎著腰,大氣不敢出。
接到賞賜的各家子弟,對這幾家倒生不起嫉妒和不滿。殷慈墨進獻救災三策,這賞賜是她應得的;但若是沒有謝意馨的捨命救下五皇子,等待他們的恐怕是皇帝的雷霆之怒了,哪裡還有賞可領?至於左家和李家,損失了兩個那麼好的孩子,那點賞賜又補嘗得了什麼?他們可算看明白了,誰家的孩子誰家疼,現在左李兩家還沒緩過悲傷呢,皇帝儼然已經從婉惜中走出來了。
謝意馨救了五皇子,大家都很感激她,若是五皇子出事,他們這些人各個都討不了好。雖然他們不是罪魁禍首,卻也難辭其咎,一個護衛不力罪名是擔定了的。特別是那些和五皇子同一組的成員。而且看樣子,殷謝兩家真正的封賞應該還沒下。於是眾人決定,送往謝家的禮再加厚三成!至於殷家,就算了。
於是接下來一段時間,謝府總會接到各家命管家送來的珍貴藥材。其中不泛人參靈芝這些,年份雖然不是很長,卻也有一兩百年的年份,能拿得出手了。甚至連鹿茸都有,每次一聽到這個,謝意馨總是無語凝噎。這些人是銀子多了沒處花了是吧?
謝意馨是第二天醒過來的,昏迷期間,皇后貴妃都派人來關心過,周昌帝也將太醫院裡治外傷最拿手的兩個太醫派了過來。
不提醒來後家人的各種關懷和數落,謝意馨已經將養了半月有餘,許是太醫醫術好用藥好,她的傷已經好了大半。後來得知自己當時只是失血過多,傷勢看著嚴重,只是因為刺客的刀上淬了毒止不住血,可事實上是並未傷及肺腑。只需要喝幾副藥,等傷口結疤再調養一陣就好。
謝意馨慶幸之餘又覺得疑惑,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