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西方列強搞點“文明擴張”。雙方的差異也可以理解為“急”和“緩”,一個崇尚的是絕對暴力,另一個崇尚的是相對暴力。
最後,由於裕仁他不喜歡明治元老對軍隊的把持。就私下支援少壯派軍官陰謀奪權,搞得陸軍的一次次擴張陰謀不斷得逞,陸軍的野心極度膨脹力求立即把國家拖進戰爭。
而海軍由於對英美的實力瞭解較多,認識到日本的脆弱,一直不主張如此行動。雙方卻都不斷的擴軍備戰,讓日本有限的資源實在不堪重負,爭權奪利的事情就更會激化了。
在這以前,大本營陸軍部認為。目前下重大決心決定對付美國的國策應該以海軍為主,所以在海軍方面沒有表明態度以前,陸軍特意避免發表意見。
當然了,陸軍也只是乾著急而已,他們根本就制定不出來應對英美等國最有效的對策。
眾所周知,草擬決定國策的原案,來大部由陸軍方面來搞。但這次則有所不同了,日軍大本營召開陸海軍部、局長會議,兩軍務局長和作戰部長等出席。會上,海軍方面首次提出了《帝國國策實施方針》。
其主要內容為:“大日本帝國以1941年5月下旬為限,戰爭準備和外交交涉同時並進;至5月中旬,外交交涉仍不能取得妥協時,就動用武力。”
這對日本海軍來說,的確是表明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決心。
不過,如前所述,由於美、英、荷的對日禁運,日本的生存受到了威脅,如果找不出解決辦法就要行使武力,這是春季以來在陸海軍內就醞釀著的基本態度。此後便根據這個海軍方案,陸海軍之間進行了討論和磋商。
日本的海陸軍向來是對立的,這次也不例外。上述海軍方案仍然是保留下定開戰決心而進行戰爭準備的,說白了海軍還是不想打,或者說是不敢打。
而陸軍則對於不下定戰爭決心而進行正式的戰爭準備感到為難,因為他們對於橫掃南太平洋諸島國信心十足,只是單憑他們是無法進行跨海作戰的。
日本陸軍之所以這麼的自信,完全是因為在南太平洋上稱王稱霸的4個國家中,除了美國之外,其他三個國家全都捲入了歐戰,而法國和荷蘭已經戰敗,之前的政府已經是名存實亡了,這兩個國家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英國雖然還沒有戰敗,但是根據大日本帝國收集到的相關情報顯示,英國現在也遭到了重創。
希特勒的“海獅計劃”雖然沒有滅了英國,但是卻給英國的工農業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尤其是工業,沿海主要工業城市都遭到了德國空軍的轟炸,損失極為慘重。即便英國短時間內可以恢復,但是為了保住英倫三島,英國人的主力也不可能調往東方,他們必須留夠的兵力防備德國人。
再說美國,雖然說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確實很強,強到大日本帝國必須仰望的程度。但是美國的軍事實力卻並未讓日本人有太多的顧忌,根據帝國39年收集到的情報顯示,美國陸軍總兵力才不過10萬人,海軍更少,只有不到兩萬人。
這兩年美國雖然有意識的擴張軍備,增加國防力量,但是區區不到兩年的時間,美國人就算是再努力也不可能有太多的進步。
況且美國和大日本帝國不一樣,他們的國體限制了總統的權力。即便羅斯福認識到了帝國的威脅,但是隻要國會一天不同意他們擴兵,美國的軍事實力也不可能提高太多。
另外據村野大使彙報,絕大多數的美國人對於參加戰爭沒有任何興趣,孤立主義下的美國人只希望守著他們的一畝三分地,因此日本陸軍有信心擊垮美國在南太平洋上的所有武裝力量。
這樣,不下定決心而要進行準備的海軍,同認為沒有決心就難以進行準備的陸軍之間就產生了意見對立。(未完待續。。)
第九百四十九章:大本營的至高權威(求訂閱!)
【抗日之鐵血兵王】第九百四十九章:大本營的至高權威(求訂閱!、求月票、求一切!)
大本營的掌權者們知道,如果不先把海陸軍之間的矛盾解決了,或者是先讓他們暫時的妥協了的話,接下來對外動武不過是一句空話。
好在對外動武這個前提大家都是同意的,其它的不過是兵種不同造成的小分歧而已,並不是什麼大的問題。
從作戰角度來講,海軍的戰爭準備主要是隻在基地保持一定的兵力和充實的戰略物資,因此即使撤銷一度準備好的戰備也比較容易,所以海軍有把戰爭準備看得比較簡單的傾向。
陸軍的準備則是首先要動員大批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