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部分(2 / 4)

國佔了河北他們可以撤到山西、綏遠,帝國佔了華中,支那人還能撤到四川盆地,支那人有足夠的戰略縱深,但是帝國有那麼多的兵力嗎?沒有,事實上以帝國的經濟實力最多隻能裝備50萬兵力,再多了將會大大影響帝國的正常發展!我告訴你們,只要支那人再堅持一年,大日本帝國將會不戰自潰,支那人不戰而勝!這些你們都不知道,只會不知所謂的叫囂著增兵、出戰!”米內光政大聲道。

接著米內光政又說道:“戰爭固然是大日本帝國唯一的出路,但是卻不意味著大日本帝國就能一步到位,我們們可以與支那人開戰,但是我們們卻不能與支那人久戰。”

“就如同三十多年前的日清戰爭那樣,我們們只和支那人打了一年的時間,大日本帝國就得到了2。3億兩白銀,同時還得到了臺灣島。9年前的滿洲事變,我們們只打了半年的時間,我們們就得到了整個滿洲。但是這一次我們們硬是打了三年多,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現在卻沒有得到半點利益,因此我們們的戰略必須進行調整,否則大日本帝國將會因此而衰敗,最終被支那人超越!”

米內光政不是不同意與中國開戰,反而他很支援日本侵略中國,與這個時代所有的日本人一樣,米內光政也堅定地認為,對外擴張是日本唯一的出路。

但是他卻不支援與中國進行全民族的戰爭,米內光政認為對付中國這樣龐大的弱國,逐步蠶食才是最正確的戰術,進行全民族長時間的消耗作戰是最愚蠢的做法。

正因為如此,當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爆發後,時任海軍大臣的米內卻主張不擴大事態,並且在特別國會回答議員質問時自作主張地說:“陸軍作戰範圍不會超過永定河和保定一線”,把坐在邊上的陸軍大臣杉山元氣得滿臉發白。

然而作為日本曾經的內閣總理大臣,米內光政畢竟同一般的日本軍官不同,他的目光看的更遠。他深知日本現在面臨的困境,表面上風光的大日本帝國和大日本海軍其實並沒有表面上那麼強大。

首先日本並不是很發達的經濟就嚴重限制了這場戰爭的規模,如果勉強將戰爭規模擴大到經濟所能適應的最大限度,日本也許還能支撐一段時間。

然而現在的問題是,這場戰爭的規模早已經遠遠超出了日本國民經濟所能承受的極限,再打下去的話非但得不到絲毫利益,反而還會因此而拖垮日本的經濟。

也難怪米內光政會如此堅決地要結束這場戰爭,此時日本經濟惡化的速度和程度已經超出了很多人的估計,由於戰爭久拖未決。戰爭規模反而不斷地擴大,所以導致日本的財政瀕於崩潰。佔預算支出70%——80%的直接軍費直線上升,使國家支出與年俱增。

1936年到1940年4年度間,日本預算支出累計達488億日元,較前5年的累計額107。55億日元增長近4倍,這引起稅收大幅度增長,稅收總額由1936—1937年度的20億日元,上升到1939—1940年度的58億日元。按戶數平均計,每戶稅收負擔更增加了2倍以上。

如此高額的賦稅最直接的負面影響就是,1937年後日本國內勞動群眾生活水平下降。全國商品週轉額又急劇減少。繼續擴大稅收額已面臨不可克服的困難。為了彌補日益增長的財政赤字,政府不得不在更大程度上求助於公債和紙幣的發行。(未完待續。)

第七百七十七章:糟糕的情況(求訂閱!)

【抗日之鐵血兵王】第七百七十七章:糟糕的情況(求訂閱!、求月票、求一切!)

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券的一般原則,透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係。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

日本是世界上比較早發行國債的國家,而日本通常發行的國債便是戰爭國債,即為戰爭而發行的國債。

眾所周知,戰爭不僅是人與人在對抗,更重要的是兩國經濟實力的對抗,通常情況下戰爭的時期軍費支出額是極其巨大的,在沒有其他籌資辦法的情況下,透過發行戰爭國債籌集資金是各國最常用的方法。而發行戰爭國債是各國政府在戰時通用的方式,也是國債的最先起源。

1931年日本的國債為60億日元,先是增加到1937年的105億日元,繼又增加到1940年的286億日元。1939年初,公債發行額更是已接近當時閒置中的全國活動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