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漸漸的仁杰才發現,原來陌遷本就是一個受害人,因為她打不開的戲心結,因為她無時無刻徘徊掙扎在死亡邊緣的心,她對每有一個受害人,都瞭解的極其透徹。
每一次勸導別人,都是如此的激進,但是每一次那個受害者,都不會再一次想到死亡。
以前仁杰還總是為,數次阻止同一個自殺者而為榮,現在他知道,自己錯了,一個自殺者,當做出自殺決定時,內心是多麼的痛苦,而就是自己,以自認為好的方式,勸解著別人,導致他們被救,卻一次一次的徘徊在痛苦當中。
仁杰其實並不瞭解真正的陌遷,他不問,也知道詢問是沒有用處的,陌遷想說自然而然會說的,但是每一次去到救助現場,他就對陌遷的痛了解的更深一分,深的刻骨。
仁杰只希望陪伴她,讓她開啟心結,走出人生最痛苦的時段,或許只是一個過渡期吧,因為最痛苦的時段,已經有另外一個人,陪她度過了,他有些許嫉妒,為什麼那個人不是自己呢?
但是倘若那個人是他,或許陌遷已經死了……
每天仁杰都會開車到孤兒院來,無論上午有沒有案件,或者是順路,或者是繞很大一個圈,或者是從家裡直接趕來。
孤兒院的老老小小們,已經把他當做家人了,每天都很期待他的來臨,每天大家一起做遊戲,一起吃飯,一起聊天,總是那麼的快樂,仁杰也在如此終日的陪伴中,感覺到了家的溫暖。
在籃天之下,孩子們都躺在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