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民說著說著便停頓了一下,臉上也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好在還有小盧你這樣的年輕人在,而且已經踏上了追趕之路,至少目前咱們還有希望!”
“沒錯!”盧嘉棟點點頭,臉上露出自信的微笑:“隨著國家一天天的好轉,我相信咱們將來不會比別人差!”
“但願如此!”楊立民的臉上並沒有盧嘉棟那樣的喜悅,而是很平靜看不出是喜還是悲,不過緊接著楊立民眼睛突然一亮:
“差點忘了一個事!”說著,他從口袋裡拿出幾章草稿紙遞給盧嘉棟:“前兩天我看了下咱們生產的40mm榴彈,覺得彈藥的形狀不太合適,我就試著改進了下,這是圖紙,你回去看看能不能有點用!”
“好,我會仔細研究的!”盧嘉棟說著,便將這幾章草稿紙接過來,就這樣兩人有走了一會兒,沒過多久,便來到宿舍門口,楊立民跟盧嘉棟道聲別,就騎著腳踏車消失在夜色之中。
而盧嘉棟想起楊立民給他的拿幾張草稿紙,於是從口袋裡拿了出來,接著宿舍門口的燈光,是掃了一眼,盧嘉棟便大吃一驚!
第六十七章 新型閉鎖機構
草圖上所畫的40mm榴彈圖樣跟盧嘉棟之前的彈形完全不同,不但美觀大方,而且十分流暢,流線的弧度使得現代感十足,不僅如此,楊立民還在草圖上標註了這款彈形設計的理論依據,以及空氣動力學計算的結果,只看了一眼數值,盧嘉棟就知道,這款彈藥的形狀已經是空氣動力學上的最佳狀態了。
拿著這張草圖,盧嘉棟不禁皺起了眉頭,如此優秀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即便是作為穿越者的他,都未必有這份功底,這個楊立民身上到底藏著怎樣的秘密,不過盧嘉棟也明白,即使自己此時追過去當面質問,楊立民也不會說,或許只有等到他心結解開的那一天,人們才能知道答案!
盧嘉棟預料的沒錯,就在第二天,當他拿著那份草圖找到楊立民時,也試圖當面問他,以便解開心中的疑問,不過楊立民只是笑著回應道:
“只要我做的能起作用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
如此一來,盧嘉棟也只好放棄,接下來的幾天裡,盧嘉棟和楊立民把輕型自動榴彈發射器的可行性報告提交到廠黨委,由於之前盧嘉棟主導的武器裝備研製都為廠裡帶來可觀的效益和聲譽,所以此次盧嘉棟提交的報告得到廠黨委一致透過。
當然新裝備的研製依然繞不開報批的問題,不過有了之前槍掛榴彈發射器的先例,萬山廠在自動榴彈發射器的報批上也聰明瞭很多,很快便制定了一個與突擊師聯合改進榴彈發射器的方案。
而突擊師方面對萬山廠的槍掛榴彈發射器非常滿意,所以當接到自動榴彈發射的方案後,也沒有任何猶豫便同意了,由於是和部隊聯合研製,因此省國防科工廳並沒有提出異議,只不過要求在研製過程中絕不能影響正常的軍工生產。
就這樣,在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程式後萬山廠的輕型自動榴彈發射器終於得到上級的許可,不過在這之前,盧嘉棟和楊立民他們就已經投入到爭分奪秒的研製當中,作為一款適合我軍作戰特點的武器裝備,盧嘉棟對輕型自動榴彈發射器提出三點核心技戰術要求:
即單兵攜帶,操作簡便,火力強大,之所以制定這三點核心技戰術指標,主要是因為我軍摩托化和機械化還未實現,步兵戰場機動方式依靠的還是一雙腳底板,而我軍又是很講究大範圍機動、快速穿插、敵後包抄的部隊,正因為如此,步兵的武器裝備在保證足夠火力的同時要儘可能的輕量化最好單兵就能扛著走。
就如同我軍武器庫中的經典之作,有炮中AK之稱的63式107mm火箭炮一樣,當年部隊給火炮研製單位下達的指標就是,火炮的分解零件上不過頸,下不過臀,寬不過肩,重心貼身,為的就是便於火炮拆解和機動。
也基於此項要求,我國的軍工部門設計出了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易於生產的63式107mm火箭炮,以至於在21世紀的戰場上依舊能看到他已老彌堅的身影,成為世界武器庫中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
盧嘉棟研製輕型自動榴彈發射的核心機動思想與107火炮不謀而合,雖然不奢望成為107mm火箭炮那樣不朽的經典,但必須符合我軍現有的實際情況。
“咱們的輕型自動榴彈發射器,採用氣吹式工作原理!”夜晚的技術科辦公室裡依舊燈火通明,盧嘉棟拿著一塊小黑板,向在座的喬俊峰、劉偉、陳子豪等一屋子人講解著輕型自動榴彈發射器的基本原理:
“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