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幫助大人勞動,本應該是美德和傳統,用不著大驚小怪。可是今天的孩子實在太得寵、太自我了,以至於乾點活,就成了大人們表揚的資本。透過幹活、做家務,孩子們學到的不僅僅是生活本領,學到的更是親情、家庭觀念、責任心和團結互助,透過多動手,他會了解生活的實質內容,知道父母的辛苦和不易,也會把自己當做集體裡的一員,保護和熱愛自己的家園。
要鼓勵孩子勞動,哪怕是給孩子小費,也是對孩子願意付出勞動的一種鼓勵,孩子的熱情就在於家長的鼓勵和認可。
我相信,當兒子準備滑著旱冰鞋沿小城的街頭挨家挨戶去送報紙、送廣告單的時候,也就是我的兒子真正長大成人的時候。我會鼓勵他說,去吧兒子,用勞動換來的獎勵都是偉大的,光榮的。因為你付出了辛苦,就要得到回報。
記得女兒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們鼓勵她給爸爸擦皮鞋,每擦一雙皮鞋,給她1歐元。她很高興,有空的時候或者興致高的時候,就幫爸爸擦皮鞋,換上幾歐元。打掃房間、週六早上去買一家人的早餐麵包,也都是她的任務。現在她長大了,我會每個星期給她兩歐元作為零花錢,她都把它們攢起來,從不亂花,她對錢沒什麼概念,但很知道珍惜。
我鼓勵孩子自己勞動,也鼓勵孩子用勞動換取報酬,這是一件正常、合理的事情。2008年暑假,我帶他們回北京看奧運會,孩子們很高興,他們決定做點小生意,換零花錢買冰激凌。於是,姐姐畫畫,弟弟幫助吆喝賣畫,一天裡,姐姐畫了29幅關於奧運會的圖畫,弟弟賣力氣地去賣畫,換來20多元人民幣。兩人高興壞了,換來冰激凌吃得格外香。當然,他們賣畫的物件僅僅限於家人和來家裡做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