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戶人家,祖祖輩輩都居住在這裡,過著半農半漁的生活。日子雖然清苦,但山高皇帝遠,官兵難入,偶有匪徒或者逃兵什麼的,因為涉水渡河全仰仗這裡人家,誰也不敢輕易冒犯,解放後匪患匿跡,人們更是清閒。
從村莊背後的楠木山上下來的一條之字小路,十天半月裡會有一兩個人來往,打村子裡借渡過河,除此而外再沒有什麼可見的新鮮事物進入火石村人的視線。
幾年前楠木山上之子形的小路上,下來一個人,找到火石灘的人說,自己是二半山上荒田公社派來的工作隊。
火石灘男女老幼都被他集結到朱家院壩裡聽他說道,他給火石灘的人說,公社黨委指示我們,集體力量大,什麼困難都不怕。火石灘的土地和生產工具,都被統一起來成為一個集體,取了一個從未聽說過的名字,叫做生產隊,隊裡的人叫社員,並宣佈二半山上楊家坪子也要歸這裡管,楊家坪子是小隊,這裡是大隊。一個大隊要管好幾個小隊,這裡從別處排到這裡,火石灘排行第六,就稱六小隊。
生產隊是個集體,大家一同勞動,種出來的糧食歸集體所有,個人幹活記錄成工分,到了收穫季節把收穫的糧食按全隊人的工分總數算出比例,個人按累計工分多少,便分得糧食多少。
這是一種新鮮事物,火石灘的人感覺好像不錯,大家在一起幹活,姑娘小夥相互養眼,打跳罵艄真是熱鬧,幹起活來確實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