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向天亮還想乘機再觀察一下劉長貴和吉偉義。
劉長貴長得儀表堂堂,一臉的英武,精氣神十足,正是向天亮喜歡的形象。
而吉偉義卻是一付知識分子的外表,戴著高度的近視眼鏡,文氣而柔弱。
向天亮在著重關注吉偉義。
柔弱之人,未必就是君子。
好欺侮弱者的人,必然會依附於強者,能抑制強者的人,必然會扶助弱者。
但柔被弱者利用,卻可以博得別人的同情,很可能救弱者於危難之間,弱者之柔很少有害,往往是弱者尋找保護的一個護身符,柔若被正者利用,則正者更正,為天下所敬佩,正者之柔,往往是為人寬懷,不露鋒芒,忍人所不能忍。
柔還有可能被好者、邪者所利用,這就很可能是天下之大不幸,他們往往欺下罔上,無惡不作;在強者面前奴顏卑膝,阿諛奉承,在弱者面前卻盛氣凌人,橫行霸道,他們以柔來掩蓋真實的醜惡嘴臉,讓人看不到他的陰險毒辣,然後趁你不注意狠狠地戳你一刀,這才是最可怕的,正是這種人才善於耍手腕,以他的所謂柔來戰勝他的敵人,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們往往長於不動聲色,老謀深算,滿肚子鬼胎,敵手往往來不及防備便遭暗算。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總是畢恭畢敬的模樣,一般而言,這樣的人與人交際應對,大都低聲下氣,並且,始終運用讚美的語氣,因此,初識之際,對方往往感覺不好意思,但是,交往日久,就會察覺這種人隨時阿諛的態度,而致厭惡。
觀察瞭解,這種型別的人的幼年期,多數受到雙親嚴厲且不當的管教,而致心理扭曲,總是懷抱不安與罪惡感,心中有所欲求時,就受到內在自我的苛責,久而之久,這些積壓的情緒經過自律轉化,就現形於表面,這樣的表象,是他們所自知的,卻是難以修正的,因為藉著畢恭畢敬的態度,他們才能平衡內在的不安與罪惡感,並且壓抑益深,態度益甚。
也就是說,他們外表的恭敬,並非內在的反映。
這種人常常過分使用不自然的敬語,常是敵意、輕視、具有警戒心的表示,因為常識告訴我們,雙方關係好時是用不著過多恭敬語的,口頭的禮貌,並不表示對你的尊敬,而是表示一種戒心、敵意或不信任。
公允地說,畢恭畢敬的柔弱者,大多並非是什麼惡人邪徒,之所以強調對他們的防範,是因為在他們柔弱的表像給我們帶來安全感之時,混跡其中的黑心者很容易偷襲得手。
由此可見,當與外表平柔之人打交道時,應該力戒鬆懈,小心測試他內心的意圖,而絕不能掉以輕心,以為此類人就可以不負重託,不行好邪,有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對外表畢恭畢敬的人更應如此。
觀人於微而知其著。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工具,從一個人的言談,就足以知悉他的心意與情緒,但是,若對方口是心非,就令人猜疑了,這種人往往將意識裡的衝動與**,以及所處環境的刺激,修飾偽裝後,以反向語表現出來,令人摸不清實情。
偶遇個性不投的朋友,往往投出社交辭令客套邀約,這種與本意相反的行為,往往造成內心的不安與恐懼,為求自我安慰,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因循成習。
劉長貴健談,但口風挺緊,吉偉義寡言,聽得多說得少。
酒品也是人品。
向天亮忽地轉移話題,又說起了喝酒的事。
“來來來,我敬大家一杯,三河兄,你別象上回那樣,又使詐啊。”
邵三河舉起了酒杯,“呵呵,你才使詐呢。”
李春南笑道:“三河兄啊,一喝酒就使詐,不可不防啊。”
邵三河一臉的憨相,為人淳樸,喝酒時卻特愛使詐,小動作層出不窮,迥然不同。
說到喝酒,向天亮還是最佩服姐夫李春南,大杯侍候,豪爽之極,直來直去,從不推辭。
向天亮發現,劉長貴不保留,每每一乾而盡不同,而吉偉義有些矜持,一小杯的酒,要分四五口喝下,慢條斯理的。
五個人碰了碰酒杯,各各一乾而盡。
邵三河問李春南,“春南,長貴和偉義常與你一起喝酒,你知道他們的酒量嗎?”
李春南笑著說道:“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既喝不過劉書記,也喝不到吉鎮長,以我看,沒有兩斤,至少也有一斤半。”
劉長貴笑道:“春南估計得差不離,但我們可從沒贏過春南啊。”
吉偉義也附和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