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的架子被抬了過來,就擺在了桌子後面。
最後一隊穿著紅白相間,胸前與背後都寫著一個券子的書吏排隊入場,坐在桌子後面。
“各位,今個作什麼,我給大家說說。”曾濤再次開口了。
“南京城內的各位都知道,白大人有茂山鐵礦三成的份子。這是投了三千萬兩銀子進去換來的,茂山鐵礦現在一天是一千五百料二十船,一年就是一千萬石的礦石量。眼下的礦石在山東那裡賣四錢銀子一石,也就是每石就是二錢銀子的利。”
這個賬不用曾濤講,許多商人都算過的。
雖然是買礦石,但成本卻比在大明自己開採還低,因為這邊要深挖,那邊是露天的。而且礦石的質量非常的高。
“這三千萬兩投進去,可不是為了好看的。白大人計劃提高最少三倍,最多五倍的礦石量。並且會在最多三年之後,最早一年後,放開大明鋼鐵坊的壟斷。也就是說,每年茂山那裡礦石生意純利就是五百萬兩起。不知道我算的對不對。”
“可能會更高!”有人高喊了一句。
“作生意算賬,自然是往小算的。這位兄臺怕不是生意人,應該與我一樣是讀書人。”
場上許多人都笑了,但沒笑的卻是和這個人一樣,算的更細的。
沒有錯,估計會更多,不止五百萬兩銀子。
曾濤笑了笑又說道:“那麼,茂山礦眼下按投入算,折銀就是一億兩。那麼二兩銀子的投資,應該得到的回報就是一錢銀子,這次在下沒算錯吧。”
沒有人回答,這個賬太明顯,就是賣菜的農夫也會算。
“值一億兩銀子的茂山礦,白大人手上有三成。折成三千萬個份子,每一份就是一兩銀子。可我家大人為了茂山礦區下了多少力氣,軍中的兄弟在海上飄了多少天,那在那窮山惡水吃了不少的苦,這話不說了。眼下就一句話!”
曾濤的語氣變了,變的非常的嚴肅。
整個梁州連呼吸聲都沒有了,所有人都閉住了氣,眼下才到了正事上。
“一股一兩二錢五分銀,一百股為一手,一手起賣。也就是一百二十五兩銀子可以買到一百股,眼下預計的紅利是,每年五兩銀子。”
這個價是經過許多書吏反覆計算出來的,直接漲三成有點多,兩成半是合適價位。
一兩銀子放在家裡,放一年可能還會少一點,因為銀子畢竟是金屬。磨損、保管的成本、重新融煉之後的消耗等。這個時代還沒有存銀行給利息的說法呢,當然人們也不知道什麼叫通貨膨脹。
不過,銀子放在銀號,換成銀票已經讓商人感覺到實用又方便了。
大商人有閒錢的多少動了些心思,可各商號的人卻沒有太心動。因為接下來,大明生意會有很多,需要他們投資的地方也非常多。
接下來,又有一個人上臺,唸了股票交易的各種規矩。
還有軍士按人頭髮單子,上面寫明瞭股票交易的規則,要看詳細的,西園那邊一面牆上有完整又詳細的規矩。
“接下來,茂山礦之外。還有李氏高麗瓷器坊股份發售,折銀一兩一錢七分一股。大明北海運股份,每股二兩六錢銀子。大明南海馬尼拉船務運輸商號,每股折銀一兩九錢七分銀。峴港成衣坊,每股四分銀……”
白名鶴這一次一共入出了十六支自己手上的股票,都是可以放開投資空間的。
許多家裡守著田產,沒有作生意的富戶很心動,因為這樣每年都會有進賬。可整個廣場卻沒有急著去買,因為可選得太多了,根本就知道那一個好些。
曾濤這時又說了:“你的工坊想擴建嗎?曾經我家大人與南京有一家小織坊的東家閒聊過,我家大人提議,他眼下的工坊房產、皮地、織機等,折銀三千八百兩銀子,他已經是成熟的工坊,有著自己的銷路,有原料的進貨渠道,還有他工坊的名聲招牌這些看不見,卻實實在在的好處,總共給他折六千兩銀子。”
許多原本打算去看購買細則的商人就停下了腳步。
“我家大人提議,他的工坊眼下市值一萬兩,其餘的四千兩在那裡。他的工坊賣出四千兩的股票,共計四十萬份,每份一分銀子。這收到的銀子,用於擴建與投資更大的工坊,然後他需要把賬本每年交到這裡來,公開給每一個買了他股票的人。”
聽懂了,而且這是那一家工坊都有人猜到了。
這位曾經也算是宗室,當然距離太祖太遠了,原本祖上就是庶子,再庶子傳庶子。永樂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