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報告要在大明海司備案,也要上報大明京城六部的。
股市上完整的公佈了倭甲斐國金礦的情況。
被定下了七等礦,就是貧礦中的好礦了。一兩黃金需要七石礦石,但因為這裡是露天礦。反倒減少了開採的成本。但露天的部分只夠挖三四年的,接下就需要挖井道,井下會有多少還沒有測算出來。如果全力開採,一年可以開採約為十五萬兩黃金。
一直雞肋一樣的股票,因為受益並不算大,所以買家並不狂熱,但依然有人在選擇。
另一邊,在大明京城之中大明皇帝朱祁鈺也正在聽著來自六部的彙報。
六部對倭島的總結可比股市上精準的多了,他們已經派出至少上百人,十幾次批次的官員赴倭島,對各種資料進行過統計了。
“萬歲,臣以為應該把四港關稅還給倭國!”楊寧站出來提出了反對的意見:“萬歲,四港是倭國的領土,根據東廠的文書上,倭人是真的想殺白名鶴,這一點臣不懷疑。但暹羅、南掌的王子受到伏擊,這是白名鶴的陰謀,以大明水師的戰力,倭島那些小船根本就不是對手,否則白名鶴也不會自陷險地!”
“卿的意朕明白,就是說白名鶴這是找了一個藉口強佔了倭國四個港口吧!”
朱祁鈺不緊不慢的回了一句後,又問道:“金愛卿,四港的情況有上報嗎?”
“回萬歲,上個月的關稅已經報上來了,金、銀、布、絲等折銀一百零三萬兩銀,是以我大明銀標準來核算的,其中倭人出口百姓日常用瓷器關稅就達到了七十萬兩銀子,是按百分之十一點四抽取的,也就是倭人一個月賣給大明的瓷器達到了一百六十萬石。最貴的精品,一石十二兩銀子,最便宜的一石四兩銀,但卻是按米來折算,從中又掙了十幾萬兩銀子的差價,這個單獨入賬了。”(未完待續……)
第372節 擋人財路是重罪
金濂在彙報著,彙報的非常詳細,連其中的利差以及金銀比差都計算在內了。
也就是說,白名鶴一個月就從倭島的四個港口,除了稅收之外,又用銀換金,再到大明用金換銀的笨辦法,就實際榨出來了二百多萬兩銀子。
這也讓倭島的金銀比例開始上升,估計不出一年就可能與大明的金銀比值達到相等。
末了,金濂又來了一句:“萬歲,南京戶部的蕭鎡上奏本請示,希望再徵招吏員八百人。倭島四港每一港最少也需要吏員七十人,眼下如果不讓新吏員學會作事,將來萬一有其他的港口需要派駐人員的話,他怕會應付不來!”
朱祁鈺大笑起來。
這才剛剛佔了倭島四個港口,你蕭鎡就計劃著為以後再佔港口培訓專門收稅的人員了。
野心勃勃呀。
楊寧想了想後嘆了一口氣:“萬歲,臣收回剛才的奏書!”
“那就收回吧!”朱祁鈺沒反對,所有的大員都明白,這四個港口收益太大了,等白名鶴把倭國的出口關稅搶到了自己的口袋裡,這關稅的意識倭人還不懂呢,他們也在收稅,卻收的是商人的交易稅,與關稅沒有關係。
楊寧原本想彈劾的是白名鶴的強盜作風。
可眼下他不敢。
因為他擋的不是白名鶴的財路,僅實際的關稅一項,一年就是千萬級的銀子。隨著倭島生絲業的發展,這個數字一定會翻倍的,這巨大的財富他不敢擋。他如果真的堅持把這四港還給倭島,他就是滿朝文武的敵人。
“萬歲,臣有本。”江淵上的不是奏本,而是幾隻大箱子。
“萬歲。這些是京城到天津衛的地圖,臣已經派人測算過了。可以修直道一條,修水路兩條。其中一條水路繞河北,也可以為河北的精鋼外運作出極大的幫助。計劃……”江淵有些猶豫,深吸一口氣之後,很堅定的說道:“計劃用銀七百七十萬兩。累計需要五千六百萬工。”
大明算工。一人一天就是一工,五千六百萬工,就是十萬人苦幹一年半。
“準了!”朱祁鈺都沒有細看地圖,他知道一條路非常的重要。眼下天津衛到京城的路實在太差了,差的讓許多新鮮的海貨都運不到京城來。
金濂上前一步:“萬歲,戶部拿不出這麼多銀子,讓海司補一半就可。”
“下旨,讓海司出這筆銀子。就這樣告訴白名鶴,高麗的礦石運不進河北。河北的精鋼運不出去。人力消耗過大,連馬匹都漲價了。所以修這河道是為了海外貿易,修天津衛到京城的直道,這是為朕修的。”朱祁鈺想了想又說道:“再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