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2 / 4)

小說:衛墟 作者:知恩報恩

回稟君上,這塊青玉自打小子記事起,便佩帶在小子身邊了,十餘年來從未離身。”阿墟雖然動作恭謹,但說起話來卻是不急不緩的,也很自然。

“你,家鄉何處?父母何人?”衛公繼續追問道。

………【第三十八章 名何為‘墟’】………

“小子本為衛都人士,五歲時一次狩獵不慎跌崖,不幸摔壞了頭腦,從此喪失了部分記憶。可能因此連自己的父母都有些記不清了,小子只記得自己有一兄長,幼時和小子長得有四五分相像。”

聞聽阿墟此言,衛公面色一驚,卻是直勾勾盯著阿墟打量起來。

就連殿中的幾個內侍也都好奇的在阿墟臉上掃來掃去,衛公他們是不敢掃視的,但衛公的模樣早就被他們記在腦中了,他們只需將眼中見到的阿墟面相和腦海中衛公的樣子一對比即可。讓內侍們驚奇的是,眼前的陌生少年面相長得真的和衛公有那麼三四分相似,剛才誰也沒有去留意他一個王家小侍從,現在一對比,還真是令人吃驚不小。

大殿之中,一眾人等雖是吃驚,但卻沒有一個人說話,大家都集體選擇了沉默。

衛公直直的瞪著阿墟看了許久,臉上神色也不知道變幻了多少遍,最後他幽幽的說道:“若是本公所料沒錯,你…應該是本公當年失蹤的…幼弟…唉…”

說到此處,衛公將目光從阿墟身上緩緩收回,又長嘆一聲,接著言道:

“十一年前,本公與幼弟狩獵於雲夢山,突遭大蟲驚擾,本公幼弟不慎跌崖,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國人都道我弟已葬身於狼腹,本公當時卻深信我幼弟定會大難不死,後來我於雲夢山中苦尋數月卻未見其蹤,只得悻悻而回。我母因為幼弟遭了不幸,悲憂成疾,沒過多久便仙去了,一年之後,我父也隨我母而去。”

“從那以後,我便登上了這衛君之位,改名曰不逝。眾人都道我為避諱先祖名諱而改的名,可他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逝之名實為我幼弟而起,其意乃是祈求我衛國之先祖,庇佑我幼弟大難不死之意,不逝即為天佑我弟不死也。”

“我幼弟當年遭此大難,全是因我這長兄沒有盡到看護之責。十餘年來,本公每思及此事都會痛悔不已。沒想到的是,本公當年的祈求竟然應驗了,我幼弟他真的沒死,他又回來了……”

衛公喃喃地說道,卻又像自言自語一般,說到最後幾句,他又將目光轉回到了阿墟身上,眼神中透著濃濃的期待。

“奴等(下臣)恭賀君上兄弟重逢!”殿裡幾位內侍和王家家主幾乎同時跪拜在地,齊齊呼道。而阿墟卻是一動不動,一雙眼睛和衛公對視著。

他也經常在腦中幻想過和家人見面時各種可能出現的場景,可是眼前的這幅情景卻是他萬萬沒有想過的,確切的說是衛公的一番話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

自己遭到不幸,母親卻為此憂鬱而終,兄長為此自責不已,父母已逝,而他們原本應該死去的兒子,十多年後卻又好好的回來了。可惜早已母子別離,天人永隔,世間之悲也不過如此吧!

久久未動的衛公,輕輕地抬起手臂,朝阿墟招了招手,輕聲言道:“來,走近些,讓本公再仔細看看。”

阿墟依言,又向前走了十數步,離衛公僅五步之隔,他抬起臉來,絲毫沒有閃躲。

衛公睜大了眼睛瞧著:“真像,太像了,比本公還要像兩三分。看來確是本公之弟無疑。”

衛公瞧著瞧著,乾脆幾步走下高臺,來到阿墟面前,兩手握住阿墟的左手,一臉微笑的問道:“你叫阿墟?”

“正是。阿墟此名是以小子那塊青玉中的字為名,但小子卻一直不知自己該姓什麼,故而是有名無姓。”阿墟回道。

“誰說你有名無姓,你即為本公之弟,便貴為衛國之公子,乃是我姬姓衛氏之族人。待本公召宗伯前來,擇一吉日為你舉行祭祖歸宗之大典。”衛公面色一肅,大聲朝一旁喊道:“來人,速宣宗伯來見本公。”

【注:周朝時期,宗伯乃是掌管禮儀和祭祀的官職】

阿墟從萬千思緒中掙脫出來,翻身跪地叩了一禮:“弟多謝兄長成全。”聽其聲音,竟隱隱帶著一絲哭腔。

衛公此時卻是由悲轉喜,心懷大慰,一把將阿墟扶起,呵呵笑道:“小弟快快起身,你我兄弟無須多禮。”

然後一把拉起阿墟的手,言道:“走,小弟這邊坐,你我兄弟十年又相逢,今日便來個把手言歡如何。”

阿墟並未掙脫,只是順著衛公的手勢來到臺中坐榻上,衛公讓他和自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