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傳承下來的,更是被孔聖無比推崇的‘詩三百,思無邪’,幾乎其中的每一首詩詞,都已經達到了‘傳天下’的境界。更有幾首能夠直接‘驚聖’。這一首《蒹葭》便是傳天下的大作……”
“其中的詩詞思想和幻境,耐人尋味,又非常容易讓人迷失在其中……這蘇林口口聲聲說要闖過詩詞迷陣,不過現在看來,恐怕連詩詞迷陣的第一首詩詞都過不去啊!”
“第一首詩詞已經這麼難了,再往後面,恐怕會更難。蘇林肯定是要失敗了!”
……
這些國子監的學生們,每一個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眼界。而且都是出生於世家當中。自然不是外面那些普通府院的學生可比。所以,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有小瞧蘇林。而是十分理智地在自己的心裡面估計了蘇林的實力。
他們當中的許多,在蘇林答應要闖詩詞迷陣的時候,就已經在估計著蘇林可以闖過多少首詩詞了。
畢竟蘇林的鎮國詩詞實在是太有名了,這方面可以說是他的強處。能夠寫出鎮國詩詞,自然是對於詩詞蘊含思想的形式非常之純熟,自然也就更容易領略其他詩詞當中的思想和精神。
所以,大部分的國子監學生,都覺得蘇林闖過詩詞迷陣的機率在八成以上。而且,就算不能闖過詩詞迷陣的話。也絕對會接連破開許多道詩詞的。
可是現在,蘇林第一下就碰到了《詩經》裡面的《蒹葭》,便是讓這些國子監的學生們,瞬間將蘇林可以闖過詩詞迷陣的機率刷的一下降低下來。
“不好!十三弟怎麼會如此不走運?一來就碰上了《蒹葭》這一首傳天下的詩詞,要知道,這《蒹葭》在詩詞迷陣當中,總共也就出現過不到五次。但是卻從來沒有學生闖過去……”
蘇燁也在詩詞迷陣外面觀看著,他們看不到裡面幻境蘇林經歷的景象,但是卻可以模糊地看到裡面展現出來的詩詞。究竟是哪一首。當然了,看到的還有蘇林的思想狀態。
若是蘇林的思想被詩詞思想蠱惑,跟隨著詩詞思想迷失了自我,便會在詩詞迷陣外面。呈現出一片不規則的模糊狀。但是一旦蘇林的思想可以自由前行,並且追尋到詩詞的思想真義的話,便會由模糊狀煥發金光。然後將詩詞的思想給吞噬。
而現在,詩詞迷陣上面。《蒹葭》的詩詞內容展現在上面,蘇林的思想卻是一片模糊狀態。很顯然,此時的蘇林已經迷失在了《蒹葭》的詩詞思想當中了。
“楊兄,《詩經》從來不會單獨出現的,看來蘇林是引發了詩詞迷陣的興趣啊!難得碰到這樣的天才,這些思想之脈也會遇強則強,演化出來的《蒹葭》思想,恐怕……很難破開領悟啊!”
大儒洪興羽雙目炯炯,看到了詩詞迷陣當中的狀態,對身邊的大儒楊文昌說道。
“那也未必,洪兄豈不聞那蘇林的種種事蹟,就拿昨天雍和殿當中,誅心殺死禮部尚書趙田一事,已經被廣為流傳,聲名遠揚了。此子不可小覷啊!不然怎麼會連國君也如此護著他呢?”
大儒楊文昌卻是笑了笑道,“初次進入詩詞幻境當中,難免會被迷失思想,但是一旦他領悟了其中的思想,反而會更加容易地破開詩詞迷陣。這《詩經》當中的詩詞不會單獨出現,之後的幾首詩詞考驗,恐怕也都是《詩經》當中的詩詞。所以,難點就在這第一首《蒹葭》當中,只要破了《蒹葭》,之後蘇林便可一馬平川了……”
倒是大儒楊文昌更看得透,尋常的詩詞迷陣,都是一首比一首難,所挑出來的詩詞,也都是沒有規律的。但是蘇林面臨的這一次,卻是《詩經》的組合詩詞,最難的是第一首《蒹葭》,所以一切破陣的關鍵,就在這一首《蒹葭》了。
當然了,此時深陷詩詞幻境當中的蘇林,可不知道這些內幕。他自從進入詩詞幻境當中之後,認出了這一首詩詞乃是《蒹葭》,便尋著河岸,想要依據歌聲當中的指示,找到那“在水一方”的“伊人”真義。
但是,結果卻是屢屢讓人失望。每一次,明明看著都快要到達,卻偏偏又失之交臂,忽然在眼前,下一刻卻消失得無影無蹤。
患得患失……
看到了希望,卻又眼睜睜地看著希望化作了泡影。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一方……”
那悠揚的聲音還在腦海當中徘徊著,但是蘇林卻已經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和希望,在患得患失的思想顛覆當中,逐漸變得暴躁和失落起來。
“為什麼?為什麼……我要追尋的美好和真義,明明就在眼前……卻無法觸控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