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3 / 4)

小說:儒術 作者:一意孤行

蘇林也懶得應付這些登門的門客,都交給葉鴻業和賈老去遴選了。只有經過二人這一關之後,才會再由蘇林親自來把關。

所以這幾日來,蘇林依舊是正常的前往建安府院,跟著府院的夫子先生們學習經義思想。如今他已經是名正言順的秀才,自然而然,秀才班的堂首不再是呂通,而被蘇林取而代之。

呂通和劉世民,因為上一次府試勾結冉世昌想要暗害蘇林,被知府袁天章查明判罰,罰銀萬兩,且牢獄兩年。冉世昌也被押解回京城的國子監,受國子監祭酒的處罰。

秀才班的學生們,現在都唯蘇林馬首是瞻。甚至是舉人班的舉人們,也不敢絲毫小覷蘇林,甚至有些舉人還時不時藉機過來向蘇林請教經義問題,要結交蘇林。

而當這些府院的學生們,知道蘇林已經報名了兩個多月後的州試之後。這一次卻一點也不感到驚訝了。因為蘇林現在所展現出來的思想實力,已經遠超他們這些一般的舉人水平了。

就算是府院當中的方院首和蔡先生。也沒有再勸蘇林,反而是蔡先生經常拉著蘇林一起探討思想經義。實際上也就是抓緊時間在給蘇林開小灶。也正是因為蔡先生的講解和教授,蘇林對於舉人州試的“策問”,有了更深的理解。

秀才府試的“墨義”是要簡答題,根據指定的題目文意,列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來。回答的思想深度,就決定了這番墨義言論能夠舉起多少鼎來。最厲害的自然就是上次蘇林這樣“一言九鼎”的墨義。

而舉人州試就進一步簡化,摒棄了之前縣試和府試的貼經、詩賦和墨義,很簡單,只考一向“策問”。因為經過縣試和府試的秀才。已然成為博聞強記的儒士,對於貼經已經無需再考。而詩賦和墨義也可以說是融合進入了“策問”的考察範圍之內。

簡而言之,州試舉人的“策問”就是辯論題。府試墨義的具體形式是“舉鼎”,州試策問的具體形式便是“爭鼎”。針對一個辯題,考生們透過詩賦、墨義等形式闡述自己的觀點,辯駁對方的理論,爭奪聖器九鼎對自己思想理論的支援。

“聖器九鼎,原來並不只在府試當中出現。府試是‘舉鼎’,州試是‘爭鼎’。那麼……蔡先生,‘國試’好像就只考‘經義’一門,聖器九鼎又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

蘇林聽完了蔡先生對於州試的介紹後,又對國試有了興趣。於是詢問道。

“蘇林,你應該已經知道。縣試開闢智海,府試舉鼎通思源。州試爭鼎樹道心,國試便是問鼎立道基了!”

蔡先生笑著說道。“國試的經義,便是要做出闡述自己之道的經義。其實。這篇經義,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自我思想的總結。只有真正地歸納出道心來,才能夠讓聖器九鼎產生共鳴,甚至可以以這樣的道基,對鎮壓在本國的神器九鼎之一發問!”

“國試問鼎!那豈不是可以親眼見到大禹時代就存在的神器九鼎了?”

說到神器九鼎,蘇林忽然又想到了那極有可能潛藏在自己那一百畝海田之下的神器乾坤鼎,便又問道,“蔡先生,這神器和聖器到底有什麼區別?如今我們天仁大陸的神器有多少?”

“關於神器的說法,老夫考察了諸多史料記載,也只能夠得到隻言片語的解釋。相傳,在聖人孔子創立聖力和文位之前,天仁大陸是有諸多修煉思想的方法。包括其他的諸子百家,都各有門道。並非如今統一的智海聖力模式。只不過孔聖創立的聖力和文位,是最易於修行思想的法門,而且當時孔聖是唯一的聖人,又相容百家,所以百家漸漸地也學習了儒家的文位聖力方法,以聖力來孕育容納思想……”

蔡先生緩緩地說道,從聖人孔子建立文位制度前後說起,當說道聖器和神器的時候,又略微遲疑了片刻,道,“聖器和神器的考究我知道的並不詳細,只知道神器乃是上古聖人以大功徳鑄造,而聖器則是聖殿對神器的外形和功能以聖力仿造的。並且,最關鍵的一點區別,神器是有靈的,而聖器無靈,聖器只有和聖殿聯通的時候才是活的,否則便也是死物。”

聽著蔡先生的娓娓道來,蘇林是越明白又越不明白了起來。關於整個天仁大陸思想修煉體系的演變,到目前為止,他也只能追溯到聖人孔子那裡便戛然而止。孔子之後是聖力智海修煉體系,而孔子之前卻模糊不清。

這也是蔡先生自身就是史家翰林大學士,才能夠知道得如此詳盡。若是換了其他的翰林甚至是大儒,都不一定能夠知道這些古時的秘聞。

“那……蔡先生,據說一旦踏上聖道,成為半聖,壽命便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