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部分(1 / 4)

小說:法相仙途 作者:蝴蝶的出走

長年行腳商販,每一到此,定然長長地出了一口氣,整個人放鬆下來。

一到這裡,就意味著路已經走了九成了。這不,若是站在一旁青石上望去,甚至可見得天府之國內,一繁榮的商貿重城。

過得艱險的茶馬古道,一路緊張,見得這一幕,簡直有重回人間的。

不知哪代酸人,以此處特殊之處。在一旁的山壁上,刻下了“明燈臺。三個大字,以名之,想來存的是“千年暗室,一燈既明”之意。

真說起來,那字並不如何,僵硬而匠氣。尋常教諭見得,也會不屑一顧,並以教出這等學生為恥。

這本是卓理,若是讀書有成。又豈會走上這條將腦袋掛在馬脖子上的茶馬古道行商路呢?若不走此路,又怎會明白行腳商在到達此處時的那種如獲新生的感覺?

商人們不懂什麼典故,只知道到了此處,真有眼前一亮,見得明燈之感,故此多用其名,“明燈臺。三字。可說是在商人中聞名遐邇。

“明燈臺?”

“倒是好名字!”

那粗布青衣赤足的男子,顯然不是行商中人,還饒有興致地望了石壁一眼,讚了一聲。

也正是在觀看石壁之時,頭仰起,風吹髮,露出一張飽經風霜的臉龐,清晰無比。

“張凡!”

若是有熟識之人,簡直就不會相信自己的眼睛,昔日那個華服冠冕。威勢迫人的東華真人,竟會是如此模樣,行於路上。

默然少頃,張凡忽然轉身,踏上青石,一腿豎著,一腿盤下,坐於石上,彷彿疲倦不堪,下巴點在膝蓋上小憩。

他,是真的累了。

行走天下,捨棄一切,僅以本心觀之,本能行之。

一路上曾見山火蔓延。百獸眾生亡命奔逃,唯恐慢了一步,便遭火厄;曾見海底之下,地湧岩漿,煮沸大海,億萬生靈浮起,入目皆是魚肚白;曾見城鎮大火,數萬黎民。數代積累,一夜而毀,再無遮雨之片瓦。無果腹之餘糧。更有焦土之上,那難辨的親人屍骨;曾見經年不雨,赤地千里,江河枯竭,大地龜裂,生民易子而食,草根樹皮亦為還有很多。很多,沼澤上有沼火,亂葬崗有陰火。火山口有地火,甚至是人身,亦有火。

無窮無盡,諸般火焰,以各種方式。無數生靈的悲哀為祭,展露著毀滅的威能。

“火的毀滅啊!”

一聲幽幽嘆息,迴盪於明燈臺上。又飄忽不定,不辨何人發出,恍若是山風,自遙遠的地方傳來。

火的毀滅之意童兒第一次為火灼燒到手指,便清楚,就明白,懼之,志之!

可是不走過這些地方。親眼見得毀滅起沒,生靈在其豐的掙扎與不幸。就不知,火之毀滅,何其的恐怖。

這便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了。

火之毀滅,就是如此,若是換成尋常修士,到了這一步,就已是足夠了,神通道法,說到底還不就是為了毀滅嗎?

不過張凡知道,他的道不在這裡。或者說,不僅止於這裡。

在煉氣期時,他就明白,太陽之火。與尋常火焰的不同。就能說出:“有萬物生滅在其中,是寂滅之力。也是創生之功。”

這等話來。

若是論道,他更可娓娓道來,也可酒滔不絕,能將人辯得無言,慚愧退下。

按箍,理解似乎是夠了,明瞭了,也透徹了。

但是,他悟了嗎?

沒有!

知道,與明悟,完全是兩回事,兩種概念。

到了真正走上元嬰路,依著大地脈絡,隨意而行,感悟天下之火。尋找自身之道時,他才徹底明白。自己欠缺的是什麼?多出的又是什麼?

欠缺的是明悟!多出的知識!

前世佛家有知見障一說,知識多,懂得多了,能隨口描繪出某一個。境界,明一切方式,甚至熟悉所有的細節,彷彿什麼都知道了一般。

但這些,都不是自己的體驗。

在這明悟之時,懂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難以明心見性,需得大契機,大機緣,才能遺忘知識。換的明悟。

回頭想來,當年所謂的對太陽的理解。對金烏的理解,何嘗是自身的理解,不過是他人窠向罷了,可笑自己當年還沾沾自喜。

如泥雕木塑一般,張凡就這麼坐於青石之上,一坐,便是三日。

日出日落,月升月降,所有的一切,來往的行商,皆不曾擾得他半點思緒,讓他移得分毫位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