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新政推行的第三天,龐統、阿尤布從西域傳來了訊息,經過幾個月的努力,西域各國都表示願意和大漢通商,被鮮卑人擊敗的匈奴人,失去了統治西域的霸權,由於此戰損失慘重,使得烏孫人也蒙受了重大的損失,於是烏孫人便將這筆仇恨算在了呼衍輝的身上。只可惜呼衍輝陣亡之後,匈奴人群龍無首,烏孫國內的烏孫貴族看準時機,集體發動了一次政變,紛紛驅趕匈奴人,匈奴人慘遭殺戮,被迫西遷。
除此之外,大宛王子阿尤布在龐統的幫助下,終於回到了大宛國。自從上次大宛國發生了叛亂後,大宛國一直處在無主之中,王室成員都慘遭殺害,只有阿尤布一人逃亡在外,雖然後來大宛國的一個將軍帶兵平定了叛亂,恢復了大宛國的安定,但是卻也不敢稱王,只是暫時行使國王的權力,等待著大宛國王子阿尤布的歸來。
阿尤布回到大宛國後,便在萬眾一心的情況下繼位為大宛的國王,但是,很快,阿尤布便宣佈退位,自稱侯爵,並且親自請求歸附大漢,成為大漢的一個藩國,更是甘願成為大漢在西域的軍事基地。
龐統便寫成書信,將這些請求上報給張彥,等待張彥的答覆。
張彥看到龐統取得的這個成就,十分歡喜,便任命龐統為西域大都護,還同意了阿尤布的歸附要求,並且讓龐統以大宛國為據點,組建軍隊,保護絲綢之路上的商人,與西域各國友好通使,儘量不要動用武力。
與此同時,張彥親自組織了一個商隊,交由李財來率領,帶著從中原採購的各種貨物,正式踏上了絲綢之路,除此之外,張彥更是大力鼓動國內商客,去西域經商。
接下來的數年時間內,這條費盡千辛萬苦開闢通的絲綢之路,將給大漢帶來巨大的貿易利潤,而新政和新法的推行,也會使得大漢變得更加富強……(未完待續。。)
483遠征交州(1)
張彥對漢朝的體制進行了改革,採取了君主立憲制,並且將限制皇權寫進了憲法,重新頒佈了許多法律法規,自上而下的實施改革,並且大刀闊斧的。
不過,這些改革地方上並未受到影響,只是在權力的中心掀起了一番改革的風暴而已。
新政推行一個月後,朝中各個大臣們已經漸漸適應了這種體制,在實際的工作中,新的體制給他們在行政能力和辦事效率上提供了方便,由於三大權力機構互不從屬,又互相制約,所以大臣們都在所限定的權力範圍內進行工作,如果超出權力範圍的,就要實行多個權力機構的合作,一起來解決這些事情,也讓機構之間多了一個溝通的橋樑。
只是,新政雖然推行了,但是大部分朝臣還沉浸在舊的政治體制內而無法自拔,還習慣了舊體制的逆來順受,只聽令行事,卻不敢發表意見。
作為內閣首輔,身為當朝兼任丞相、大將軍於一身的攝政燕王張彥,並沒有要求太多,畢竟現階段是一個過渡階段,新政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去適應,而且在這個過渡階段內,如果發現了什麼不利於穩定朝廷大局的法令,還要及時發現,並加以廢除。
慢慢的打磨和推敲適合這個時代變化的法律法規,不能一味守舊,也不能讓思想停滯不前。
這一個月來,內閣起了很大的作用,簽發了一系列由尚書檯、都察院、大理寺呈報過來的檔案,漢朝也正式進入了內閣時代。
除此之外。張彥更是派出使者。帶著重新頒發的印綬。前往張彥勢力範圍以外的各個州郡,重新以內閣的決定對其進行任命,並且告訴他們官職的品級,每年還要帶著禮物,來向當今的皇帝進貢。
如今的中國,張彥雄踞北方,只有南方的幾個割據勢力還在苟延殘喘,孫權、劉表、劉璋、士燮。以及漢中的張魯,張彥此次讓禮部尚書邴原從屬官中選出幾個能言善辯的人來擔任使者,分別帶著內閣的任命書,前往江東、荊州、益州、交州以及漢中。
距離彭城最近的是江東,使者帶著內閣的任命書,先行渡過長江,抵達了金陵郡,然後再由金陵郡一路向西,直抵武昌。
此時此刻,孫權已經接任孫策的位置差不多快兩年了。兩年來,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怎麼拔出金陵郡這顆眼中釘。
金陵郡。就像是一顆釘子,直接釘在了江東最為關鍵的位置,是張彥勢力攻打江東的橋頭堡,如果不將其拔除,只怕在以後的對峙當中,江東會少了很多主動性。
如果能夠拔除金陵郡,那就等於將孫權的勢力範圍直接推到了長江邊上,依靠長江天險,與張彥進行對峙,而且江東水軍在周瑜的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