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不是西遷了嗎?怎麼會在金微山那裡和鮮卑人作戰?”張彥狐疑的問道。
阿尤佈道:“燕王有所不知,匈奴人被大漢擊敗之後,其勢力銳減,也失去了對草原的控制力,更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力。但是,西遷的匈奴人並沒有離開太遠,而是到了烏孫國的土地上,在那裡留了下來,暫時依附烏孫。經過許多年的發展,匈奴人口逐漸多了起來,而匈奴的首領呼衍輝又娶烏孫國國王的公主,成為了烏孫國國王的女婿,從此漸漸控制了烏孫國的大權,兩年前,烏孫國王病逝,呼衍輝趁機奪取了烏孫國的國王之位,自立為匈奴大單于,集合匈奴、烏孫兩族之力量,訓練騎兵,打造兵器,並且降服焉耆蒲類移支、東且彌車師、龜茲等國,逐漸稱強於西域。而今年,大宛、鄯善、疏勒都對其表示畏服,呼衍輝便糾集大約十萬大軍,突然對鮮卑人發起了進攻,想要東歸草原,重新奪回匈奴先祖所馳騁的塞外草原。如今,鮮卑人和呼衍輝的聯軍正在金微山一帶激戰,居延城的敗軍雖然逃了回去,但是鮮卑人無力兩線作戰,所以這才沒有派兵來居延城。”
張彥聽完阿尤布的報告後,只覺得這個訊息無疑是一個重磅訊息,如今鮮卑人正在和來自西域的聯軍交戰,根本無暇顧及涼州這裡,相比於涼州,大草原才是鮮卑人賴以生存的地方,他們寧願放棄涼州,也不願意放棄大草原。
呼衍輝虎視眈眈,驅兵十萬浩浩蕩蕩的東進,金微山恰恰是一道分水嶺,如果呼衍輝越過了金微山,那麼鮮卑人就將直接暴露在呼衍輝的兵鋒之下,而且鮮卑人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是大草原上的主人,他們絕對不會允許這個昔日的草原霸主,再來霸佔他們的土地。當年鮮卑、烏桓聯合漢軍一起將匈奴人趕出了大草原,對於匈奴人而言,鮮卑人無疑是他們的世仇,兩隻民族的爭鬥,也從未停息過。不過鮮卑一直依附於漢朝,所以經常藉助漢朝的兵力,來打擊匈奴人,這才使得鮮卑人逐漸壯大,從而成為了草原上的霸主。
如今,兩個霸主對戰在金微山一帶,勢必會投入大量的兵力,而且鮮卑人也會全力迎戰,這麼一來,張彥倒是撿了一個大便宜。
張彥讀過歷史,北匈奴自從被趕出大草原之後,雖然也曾經努力了很多年,但從未再回到大草原上,而是被迫不斷的西遷,最後進入了歐洲,並且逐漸融入了歐洲。
所以,雖然呼衍輝如此興師動眾,未必是鮮卑人的對手,畢竟呼衍輝所驅使的不是單一的匈奴人,而是西域各國的聯軍,這樣的情況,是最為糟糕的,看似強大,其實卻是不堪一擊,如果匈奴人抵擋不住鮮卑人的反擊,就會影響整個軍心,那麼聯軍勢必會就此崩潰瓦解。
如果鮮卑人戰勝了呼衍輝的聯軍,就能夠迅速騰出手來攻擊涼州,屆時張彥所面臨的將是空前的壓力,很可能會造成更多的傷亡。
為此,張彥在心裡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要趁著這次機會,出兵進攻鮮卑人,和呼衍輝的聯軍前後夾擊鮮卑人。
“上天佑我大漢,給予了我們如此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如果不加以利用,給與鮮卑人一個沉重的打擊,以後再對付鮮卑人,就難了。”
張彥立刻讓人傳令下去,集結大軍,星夜出兵,火速趕往稽落山,進攻鮮卑人的腹心之地,從背後騷擾鮮卑人,以便擾亂鮮卑人在金微山的軍隊。(未完待續。。)
456西風烈(23)
就在大軍在居延城外集結的同時,張彥又下令將埋在居延城地面下的霹靂彈給小心翼翼的挖掘了出來,然後全部集中在一起,全部由自己的部下帶著,並且帶足了乾糧和水,以阿尤布為嚮導,正式前往稽落山。
臨走時,張彥專門留下六百名失去了馬匹計程車兵,駐守在居延城,並且派斥候通知馬騰,讓馬騰派遣軍隊來增援居延城。
居延城是一個戰略要地,也是方圓幾百裡內唯一的一處綠洲,這個地方,絕對不能丟失。
軍隊集結完畢,將士們都個個摩拳擦掌的,已經大半個月了,他們所期待的大戰一直沒有來,這一次,他們可以馳騁疆場,建功立業了。
兩萬多騎兵,一共分成了好幾部分,張彥、阿尤布、馬超、太史慈走在最前面,龐德、馬岱走在中間,許褚、龐統、楊阜在最後面,人手一個火把,在這寂靜的夜晚,形成了一條長長的火龍,照亮了他們周邊的一切,他們帶著象徵著光明的復仇之火,向著稽落山步步逼近。
出了居延城大約二十多里,一行人便進入了戈壁灘,戈壁灘上亂石叢生,行走起來極為緩慢,而且失去了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