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但是時至今日,大漢的朝廷一直在靠著張彥維持,而且大漢名存實亡,大權都握在張彥的手中,加上群臣呼聲極高,便打破了祖訓,封張彥為燕王。
而張彥,則繼續以燕王的身份進行攝政,並且詔告天下……(未完待續。。)
367汗血寶馬
建安五年八月初十,張彥在彭城舉行了燕王的加冕大典,文武百官都前來慶賀,百姓們更是歡呼雀躍。
同時,張彥還大肆封賞了這次平定河北的有功之臣,趙雲、許褚、張遼、徐晃、太史慈、臧霸等人都已經是位極人臣了,官職上已經無以復加了,所以只能在爵位上向前遞進一等,全部由侯爵變成了公爵,其食邑各增加一千戶。
另外,衛將軍賈詡、前將軍高順、綏遠將軍甘寧,定遠將軍張郃,威遠將軍高覽,以及甘寧的副將呂蒙,鑑於在此次平定河北之中的戰功,全部都加官進爵。
聖旨頒佈如下:賈詡為軍師大將軍,幽州牧,燕國國相,全權負責北疆的事情,高順則提升為威虜大將軍,甘寧為破虜大將軍,呂蒙昭文將軍,張郃為龍驤將軍,高覽為翊軍將軍。
除此之外,例如河北投降的才俊,諸如許攸、陳琳、崔琰、高柔、閻柔、田豫、田疇、辛毗、朱靈、王凌、郝昭、閻志等人,都留在冀州、幷州、幽州等地,擔任太守等職務。
張彥聽從了賈詡的意見,用當地人,來管理當地人,讓冀州的名門望族崔琰來擔任冀州刺史,至於幷州刺史的人選,張彥考慮再三,最終選擇了在幷州頗有人望的王凌。
而原先被張彥俘虜的荀諶,因為拒絕向張彥投降,被張彥下令處死,葬於邯鄲城北。
那個能夠仿製出霹靂火雷的王倫,因為有這方面的技術,暫且被張彥留住了性命。並派人將他帶往濮陽的兵器坊。暫時歸兵器坊坊主諸葛亮管轄。
張彥在回到彭城的時候。經過了濮陽的兵器坊,在那裡逗留了一天,此時馬均已經被找到了,而且也已經送到了濮陽,諸葛亮和馬均都是年輕人,二人一見如故,很快便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諸葛亮和馬均在原有的三矢連弩上成功的研發出了十矢連弩,張彥試著射擊了幾次。感覺操作有點太複雜了,而且這種連弩體積較大,適合防守城池,但絕對不適合單兵作戰。
於是,張彥便給諸葛亮和馬均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單發一矢,但卻可以進行不間斷的連續射擊,基本上跟現代的連發手槍是一樣的。
諸葛亮、馬均對於張彥提出的這個新的思路很感興趣,便決定向更高的難度來挑戰。
除此之外,張彥和諸葛亮、馬均這兩個人談了很多。其中大多數都涉及到了對霹靂彈的應用,並且畫出圖紙。希望諸葛亮、馬均兩個人在研發連弩的同時,把火銃也給研製出來。
這時,諸葛亮提出擴大兵器坊的智囊團,希望把自己的幾位同學都叫到濮陽來,大家集思廣益,一起組成一個研發團隊,除了研製連弩、火銃之外,還研究其他簡單實用,又能批次生產的具有大殺傷力的武器。
張彥同意了諸葛亮的要求,正式在濮陽成立天工局,以諸葛亮、馬均分別為天工局的主事和副主事,享受從四品官階待遇,並徵召龐統、徐庶等人進入天工局,為天工局的主事助理,享受正五品的官階待遇。
這之後,張彥便離開了濮陽,回到了彭城,以其顯著的功勳,榮升為燕王。
不過,當了燕王的張彥,並未感覺到有什麼輕鬆的,河北雖然平定了,但在平定河北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次大戰,每次戰鬥雙方都會損失很多人,而且戰爭也導致了經濟的破壞,戰後的河北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來恢復。
為此,燕王張彥在與大司農陳群商議過後,決定減免冀州、幽州、幷州三地兩年的賦稅,並且下令三州官員,重新稽核戶口,登記造冊,流民就地落戶,官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人口的多少,來進行合理的土地分配,而對於河北的一些富紳的土地,也實行國有化,如果繼續持有,就必須上繳土地使用稅。
這一項政令的出臺,讓河北的富紳頓時怨聲載道,但卻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另外,跟隨張彥擊退鮮卑、烏桓的匈奴人呼廚泉、去卑都受到了應有的封賞,張彥封賞呼廚泉、去卑二人為諫議大夫,就此留在了彭城,至於匈奴人,則分批遷往洛陽、長安、晉陽、邯鄲、鄴城、南皮、潁川一帶,由當地官府劃分出土地給他們,並且由專人教授他們如何種植土地,如何進行桑蠶,想要徹底同化匈奴。
除此之外,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