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背後有燕國主使的時候,老頭子的面沉如水:最後再瞭解到無魚師太與燕國師有脫不開的干係,左丞相的眼中已經lu出了殺機。
事情不少,宋陽得自己口乾舌燥,端杯喝茶後問胡大人:“朝裡是個什麼狀況?”
胡大人沒急著回答,而是反問宋陽:“知道靖王麼?”
太后、皇帝、皇后同時殉難,鎮西王不在京中,現在皇室之中話最有分量的,是靖王任瑭。
從親緣上算,靖王任瑭的父親和豐隆皇帝的爺爺是親兄弟,任瑭也就是鎮西王的堂兄、豐隆的叔伯大爺,仍在帝王血脈的三代之內,算是皇室嫡傳,年輕時也曾帶兵打仗,他主要在北方抵禦大燕,前後立下過不少功勳,但是比起鎮西王的威名還差得遠。
十幾年前,靖王督戰時身受重傷,從此萌生退意,把兵權交回朝廷,返回鳳凰城做起了太平王爺。
他是嫡傳血脈、有軍功加身、本身輩分又高,在皇室宗親裡很有些威望,不過靖王平時都不過問政事,所以也不引人注意。
大概了下靖王的狀況,胡大人話鋒一耬:“現在皇家主事、話的,就是這位靖王爺。沒事的時候還真看不出什麼,可是中秋夜後,大夥也就明白了,靖王這些年在下面,著實準備一番細緻功夫。”宋陽挑了下眉毛:“怎麼?”
“牙門軍。”三個字,胡大人得很用力。
與大燕的睛城軍制相似,南理鳳凰城的衛戍也分做內外兩個部分。
城內為禁軍,也稱作宿衛兵,負責皇宮、城門、城中各處的守衛之責:城外駐軍則統稱牙門軍,分作中軍、左右衛三個大營,平日裡並不擔任護衛任務,但隨時準備奉召而動。
靖王任瑭這十幾年的功夫,就下在了駐紮於京郊的四萬牙門軍身上…牙門軍中的骨幹將領,主要來自兩個“方向”一是皇室宗親:另則是曾在沙場奮戰的忠心猛將調任回京,這一部分將領,若仔細檢視底檔,便不難發覺他們都有個共同之處:曾在北方領兵殺敵,或直接活間接,都曾做過靖王爺的手下。
會如此也不能算兵部糊塗混蛋,南理國有仗可打的地方,不外西、
北兩線,鎮西王現在還手握兵權,當然不能再調西線將領來充實牙門軍,否則紅波府的勢力豈不是越做越大:而靖王早已卸甲歸田不問朝中事情,呼叫他的舊將再正常不過。
鎮西王本身也為避嫌,對京草將領的任免從未有過隻言片語,加之靖王這些年有意調配,十幾年下來,做成了牙門軍現在的局面。
其實禁軍也好、牙門軍也罷,都是直屬於皇家領導的精銳武力,他們都足夠忠心,皇帝一聲令下便會赴湯蹈火,如果讓他們在皇帝和靖王之間選擇,靖王只能靠邊站。
可現在皇帝殉難了,鎮西王又遠在西北,現在有沒有收到中秋慘禍的軍雀呈報還未可知:反觀靖王,人在京中且代表了皇室,牙門軍自然就會向著靖王靠攏……
胡大人手中沒有軍權,但是對兵家的事情看得足夠清楚,一開口就是長篇大論,宋陽實在沒耐心聽他完,打斷問道:“京中的禁軍呢?”問過後又剛忙補充了句:“不用講原因分析道理,咱知道他們聽誰的就足夠了。”“禁軍中沒有那麼多親近靖王的將領,不過他們是皇室的軍隊,現在皇家事情全由靖王做主,禁軍自然也就聽他的,而且板上釘釘的是:一旦新皇登基,立刻就能得到他們的效忠。看現在的樣子,新皇一定會在鎮西王趕回前登基大寶。”
宋陽聽得直皺眉頭:“不是,我不明白。鎮西王在京裡沒勢力麼?事情全憑靖王做主?”
“鎮西王當然有勢力,可他人不在,群龍無力兩個最最關鍵的地方里,第一個就是鎮西王不在京中,現在沒人能和靖王平起平坐。”胡大人曬了下:“京城軍隊和皇家事情大概就是剛的樣子,再就是朝中,中秋之後,班大人也站出來了,和靖王親近得很。”既然是蓄謀已久的叛亂有朝中重臣參與進來也不算意外,不過聽到“班大人,這三個字,宋陽還是愣了下:“右丞相?”完稍稍停頓片刻,又問道:“其他大臣呢?”
“穿了吧這件事到最後,就是靖王和平西王鬥,其他不相干的貴族、大臣統統都是看熱鬧的。於我而言,在聽過那些事情之前,我也沒有立場的,只要別動我碗裡的肉,誰當皇帝我都無所謂……………”著胡大人的聲音低沉了下來,語氣很重:“鎮西王現在被動得很了。最簡單的,他回來時要不要帶兵?帶兵的話,出師之名何在,豈不是詔告天下他要回來奪權:不帶兵不定都過不了牙門軍那一關,和送人頭上門有什麼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