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前。
不是鎮西王不懂得排兵佈陣,他也沒有辦法的。這支南理軍隊不是從駐紮各處的大營抽調組合的,它是臨時拼湊出來的。
六萬兵的主力來自兩處:一是南理各處遊散的小隊、敗兵,另則來自撤退沿線徵兆的青年義勇。
再簡單不過的道理,敗兵能逃得性命,自然要跑得快、自然也就以騎兵居多,至於青年義勇就更不用說了,鎮西王能為他們湊齊衣甲、發放兵刃就已經難能可貴了,又哪還有能力分配兵種、更沒有時間加以訓練。
敗兵和義勇臨時拼湊的軍隊。相比之下,倒是以前駐守白鼓樓、訓練不勤、軍務不重、幾乎都沒受過戰火洗煉的華嚴和他的小股部隊,幾乎都成了核心精銳。
所以華嚴這隊人馬被安排到了軍陣前列。
強敵漸行漸近,看看人家的軍威,再想想自家的陣容,華嚴心中苦笑不已,至於恐懼……連他自己都沒想到的,自己居然不怎麼覺得害怕,充其量只是有些緊張。
來參加這場‘背水一戰’,即便嘴上絕對不去說、心中儘量不去想,但意識深處又怎麼會沒有一重‘送死’的覺悟呢?明知送死還要來,當然不是因為這最後的六萬勇士都是傻瓜,戰士要報國、義勇要報仇,而更重要的,是在報國、報仇之上的另一重原因:燕殘暴。
只從燕人一路打過來時掀起的屠殺便可見一斑:今天苟活一時,今生就要被欺凌一世了!
或許是前生真的犯下了重大罪孽,今世才會遭遇如此大難?與其如此,倒不如再入輪迴…�